帮助合并公司整合雇员的美国LoyaltyFactor公司总裁Durkin说,联想最大的挑战可能是留住美国员工。美国员工需要知道,他们将得到欣赏和公正报酬。他指出,迄今,联想可能更多地处理了IBMPC业务的技术问题,但是现在,联想必须清楚地向美国员工说明:美国员工的未来前景是什么,联想将如何管理这个公司。
在这方面,杨元庆已经表示双方未来18个月不会有大面积的人员流动,只是联想的某些员工可能要到美国去办公而已。同时新联想合并后的20000名左右员工也暂时没有裁员的计划。
但这样的承诺并没有完全消除双方合作的隐患,“如果员工们离开IBM到新的公司,福利上会有很大的损失。员工最多只能带走26年的退休金总值,如果有的员工已经拥有超过26年总值的退休金,超出部分就没有了。如果员工在IBM的工龄不到30年,年龄不到52岁,他就会失去退休之后的医疗补助。”IBM的工会代表这样解释员工们的担忧,“而且员工们还面临另一种管理方式的挑战”。
在IBM员工的内部论坛网页上,有美籍员工甚至写道:“以后的养老金也许要改发人民币了。”这种近似黑色幽默的做法恰恰表明了IBMPC员工忧虑的心态。
高层能否稳定将是关键
由于联想和IBM目前还是双线独立运行,双方的人员还没有真正在一个架构下工作,所以目前人员流失较少并不能代表将来
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是公司合并的传统话题。[3][下一页]
新联想谁说了算?杨元庆的表态非常大度:要赋予CEO完完全全的责任,而他本人将领导董事会,对公司进行管理。
在宣布收购之后,联想很快就拿出了新联想的管理架构。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原联想的高管基本还是在负责老联想在中国的业务,而国际业务基本由原IBM方面的人员负责。
现在的联想全是本土化人才,高层管理皆来自联想内部,完全缺乏国际企业管理人才。在近阶段联想采取了妥协的态度,将国际业务的领导权交给原IBM的人员的做法是最合适的策略。但很显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