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联想收购了更蓝的IBMPC部门,两个都有很强文化的企业间的跨国收购,注定了这场整合将异常艰难。
3月9日晚上,联想向自己熟悉的媒体记者每人发了一个邮件,在第一时间对外宣布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终于完成了对中国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个人电脑(PC)业务的审查。
经过一波三折的等待,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法定程序基本上清除了所有的障碍。但是在宣布这事情之后,原IBM高级副总裁、联想首席执行官沃德并没有兴奋的表情,因为在这之后,联想和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整合大幕即将拉开,那也将是新联想成败的关键时刻。
“元庆学会了妥协我很高兴”
杨元庆退居幕后,将新联想的大权交给了更有国际管理经验的沃德,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是有益的,但是否表明文化融合方面也将屈服于IBM蓝色文化
收购后联想并没有将公司的整体架构进行大规模的整合,从形式上依旧保持了双架构。联想与IBMPC部门依旧分开运行,即使是在中国也没有进行整合,尽管原来IBMPC中国的人员已经从IBM中国总部的盈科大厦搬了出来。
架构虽然分开,但是双方的往来却没有中断。自去年12月8日以来,联想大厦进出的人中,外国人的身影就明显多了起来,这基本是IBMPC部门的中高层人员。他们对于联想大厦的气派多少感到有些吃惊,这给了这些从IBM来的人比较好的印象。
在联想大厦的会议室,联想高层与原IBM的高层已经开始就整合的问题进行了多次的会谈,双方的焦点无非是将来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以谁为主,特别是对文化方面的冲突以及整合可能涉及的人员及变动问题进行沟通。
由于涉及机密的细节,会谈的结果外界基本无法知晓。但从联想目前的反应来看,在这次的整合当中,联想是以比较低的姿态出现。
一向强硬的联想原CEO杨元庆退居了二线,将CEO让给了来自IBM的沃德,这是在一般收购案中比较少见的收购方不担任CEO的情况。不仅如此,在比较重要的职位上,来自IBM的人占据了多数,联想的人员基本上还是负责中国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