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品牌之误区
有些中小型企业,是把品牌神圣化,复杂化,认为做品牌是大企业才考虑的事情,一味强调销售量的提升,把产品销量作为企业唯一追求的最大目标,认为做销售就是做品牌.当国外国内一些著名品牌横扫天下时,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品牌意识与建设方面却显得比较迟钝和落后:”做品牌是以后的事,当务之急是把销售搞上去”.的确.中小型企业的生存是大问题,但也是很有必要加强品牌的创造和运营!我国很多挣扎在市场低层的中小型企业,无一不是在企业发展的路上遇到品牌发展的瓶颈是才感觉:"原来中小型企业要做品牌!"中小型企业需要克服,做品牌就是做销量的错误观点.事实上建立一个强势品牌,一是需要保持销量,市场份额健康成长,二是注重品牌形象,提升和品牌资产积累.品牌的建立对中小型企业至关重要。它时刻伴随着企业健康成长。例如:有一个福建的小企业,上马一种休闲食品,威化巧克力,产品一上市公司拼命铺市,抢终端,搞陈列,抢占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货却卖不动,消费者不接受,原因是没有品牌,消费者不敢买,在做市场调查时,竟然有人说:从没听过的产品,谁敢吃啊!有质量保证吗?由此可见品牌之重要。
二、销售渠道建设误区
有些中小型企业认为,在中国目前分散的渠道落后的分销体系这一特殊市场环境下,"渠道为王",企业拥有一个庞大的渠道就拥有了一切.这些企业过分夸大中国市场分销体系落后和不健全的事实和经销商的目光短浅和短期行为,尤其是在大超市,大卖场等新的零售业迅速崛起的情况下,认为对数目众多,目光短浅,不易管理的经销商进行整合,不如跳过经销商,企业自己建立办事处和分公司,以缩短渠道,直接操作终端.这样做,导致销售网络运营费用和营销成本大大加大,分支机构难以管理,分销效率低和滋生分公司腐败.庞大销售队伍转变成为企业巨大累赘.背着巨大包袱的雄鹰是永远飞不高的。有一个跨国公司,刚进入中国市场,把国外的操作市场的模式直接照搬,建立了几千人的销售队伍,投入几百台运输车辆,直接操作终端,最后地区经理个个都去做了别的产品的代理商,真可谓:公私兼顾。短短的几年,几千万元交了中国特色的市场学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