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都担负有培训辅导下属的责任,除此之外,各部门的业务骨干、技术专家和操作能手是专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内部培训师来源。内部培训师是企业员工的兼职行为,不能因为承担培训任务而影响本职工作,需要做好激励内部培训师的工作,包括内部培训师可以获得一定金额书籍费,可以优先参加其讲授领域的外部培训等。同时内部培训师也需要收集资料,总结本专业领域的管理、技术或操作经验,不断学习,消化外部培训课程,提高讲授水平,为此设计了内部培训师不同级别的任职资格,对内部培训师进行认证(见图三),并且将内部培训师的培训效果与其职级晋升挂钩。这样在有激励和帮助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淘汰压力,才能打造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企业内部培训利器。
图三内部培训师认证管理流程
如何选拔和培养内部培训师,既提高内部培训师的责任感,又提高其培训能力,避免出现“茶壶里煮饺子,有料倒不出”,又是一个重要的培训课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内部培训师的表达能力和授课技巧也许不是一日之功,但是传授经验的工具——培训教材不能只停留在内部培训师自己的头脑中。内部培训师需要编写教材,优化内容,承担相关的讲授任务。项目组为内部培训师进行“如何规范化编写教材”、“如何整理和编写案例”以及“外部培训教材引入与转化”等训练,提高内部培训师的教材编写能力。某一项培训主题的教材通过历任内部培训师的更新和完善,将沉淀成企业宝贵的知识成果(见图四)。
图四企业培训教材库
难题三:如何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
企业不同层级、不同序列成员的培训内容大不相同的。企业需要建立本企业的胜任能力模型(CorporateModel),即明确完成企业使命,各层级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些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跨国企业如通用、宝洁和摩托罗拉等,在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系统之上都有一个企业胜任能力模型。对于尚不具备企业胜任力模型的广大中国企业来说,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咨询顾问根据企业各层级的任职资格要求给予设计企业课程体系的思路,并提供通用课程库(见表一),再根据企业培训需求调查中培训课程体系的调查结果进行增减,最后形成企业的课程体系库。这样每个企业成员都可以在课程体系库中根据纵坐标——层级和横坐标——序列,对自己需要接受的培训内容一目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