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平安获得金控牌照时,银行业务还是一片空白。
直到2003年12月份,平安联手汇丰开始收购福建亚洲银行。2004年交易完成,福建亚洲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此时平安的金控架构才得以完善。
当时的平安银行局限于福建,平安希冀的能与保险客户产生协同效应的信用卡业务受到限制。此后几年,马明哲不断试探着与珠海商业银行、广州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银行的收购。2006年,得益于深圳当地资源,平安集团成功收购第一家城商行——深圳市商业银行。
两次收购,让平安集团的银行板块稍有起色。但银行业务仍旧是短板,平安集团的资产结构中,一直是保险一股独大,银行板块一直处于劣势,资产规模仅为四分之一。原平安银行截至2009年末的总资产仅为2200亿元,属于地方性银行,缺乏在全国的网点布局,这就无法满足集团追求的综合金融的要求。
在并购深发展后,银行板块资产占到57%,利润贡献也接近30%.
对于平安集团来说,收购深发展不仅仅是表现在银行板块资产的大幅度提升,更重要的是,深发展给平安银行带来的网点以及业务的明显改善。
深发展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重庆、成都、杭州、南京等重要城市共有270家左右分支机构。这完全能够满足平安保险需要的协同要求。
外界的评价是,在获得深发展的银行客户的同时,平安的保险客户可享受到遍及全国的银行服务,并提升了平安银行的规模效益。其中的全国性银行服务弥补了此前平安综合金融框架下业务融合的不足。
同时深发展在贸易融资领域相对优势明显,其2011年末的贸易融资授信余额为2333.56亿元,同比增长32.97%,授信客户达到10125户。而且其贸易融资不良率一直较低,2012年一季度末为0.30%.
深发展与平安银行的正式合并,使得银行板块顺利成为平安金融控股家族里的核心平台,一直以来“大保险,小银行”的业务格局得到改善。
平安银行行长理查德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平安金控旗下“新平安银行”的最终战略已成型。以后的发展路径是,第一运用此前深发展在贸易融资方面的优势,着力拓展供应链金融上下游企业,大力推行交叉销售,在终端市场建立地位。第二把深发展零售和平安强大的零售客户群挂钩,推动信用卡业务发展,大力拓展零售银行业务。
一位央行研究局人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家银行合并后,平安综合金融的经营模式逐渐发力。在目前寿险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其综合金融优势更加凸显。
平安集团2012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平安的产险、寿险业务分别实现净利润27.46亿元和70.31亿,但同比增速仅为2.0%和4.0%,退保率却同比上提0.1个百分点至0.5%.
而同期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67.31亿元,同比增长180.8%,为平安集团贡献利润34.67亿元,利润贡献占比达到24%.
平安的混业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