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种中国式的分层分级逐一培训的方式,也正是中国传统的等级制度一脉相承和内涵与外延的延伸。而这种培训造成的后果就会陷入另一个误区“一人传实,十人传虚”,培训到最后的终端层就是一般业务员或促销员,而他们接受到的信息和培训内容就很有可能成为“歪嘴和尚念伪经”。这就是一种“传话式”的培训方式,而作为培训师的营销管理者来讲,他们培训的过程则更是“一言堂”,采用的是“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授课方式进行灌输。这种方式与其说是培训,更准确的讲是老师对学生的授课。
现象之二:培训走过场,车轮发言激烈
众所周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靠的就是企业中营销人员在外的打拼和销售回款业绩的有效提升,这也是企业重视培训,纷纷设立培训部门、开设培训课程的不容争议的事实。但企业的培训往往会出现“三板斧”的现象,最终就演化成为“培而无训,训而无效”的走过场的境地。培训也就成为沿袭下来的中国式当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即企业上上下下都在不住的添柴加料的把火往旺里烧,但要烧的开水就是达不到沸点,于是就抱怨说,这口锅不行,或是说水太多了,还是换口锅或减少一些水。最后培训也就呈现出开始时的红红火火,延续下来也只是例行形式而已。
培训当中,培训师在台上“一言堂”式的讲解,授业,而下面的学员却在忙着各自的事,思想早已跑到了九天上去了。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主要是把培训会开成了报告会,一会这个领导来讲两句,一会那个领导有言要发,学员还是那么多人,可讲话的人却换了四五茬。这种培训的车轮战术时间两小时都过去了,还不见走到培训师讲课的正题上来。直把学员讲得低头打瞌睡或是用资料遮住脸偷着睡觉。培训资源极大的浪费了而达不到效果,培训力的提升更无从谈起。
现象之三:培训场拉到风景区,既观光也“培训”
有些企业追风赶潮的精气神特别的足,他们会在行内业外进行充分的调查,以便摸清“市面上”培训哪些最新潮,哪些更有利于企业把培训搞得雷厉风行。于是也就一阵风的成为培训流行不良之风的追随者,而使培训陷入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