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充分理解“欲得先予”的词性机能——它通常是和物质的得失挂着勾,所以无论是“予”还是“得”,在动机上要走正路,不要过于俗套,更不要将其当作赤裸裸的交换条件。比如我的一个老同学,现在在建筑业包工程,据他说,他之所以工程单子都接得不错,主要得益于在接单子之前“出手大方”,什么叫“出手大方”,用钱腐蚀发包方的官员呗。像这种的“欲得先予”,既脏且险,我真为我的这位老同学担着把心,因为这种“欲得先予”一旦做成了惯性,总有东窗事发的时候!《太平天国·文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欲擒先纵,欲急故缓,待其懈而击之,无不胜者。”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想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必须多用心计,巧妙处理得与失、大与小、里与外、出与入、先与后等辩证关系,然后有智谋、有步骤地进行舍弃,就像俗话所说:“舍出孩子套住狼。”
“欲擒先纵”出于兵家智谋,其机理是“欲抑之,必先张之;欲擒之,必先纵之”。战争时期,在对方强我方弱的前提下,要想赢得胜利,比对方多一个“纵”敌的心眼,也就是比对方多一个制敌的战术理念,“纵”就是暂时先满足对方,故意卖出破绽,骄其志气,在对方忘乎所以之际,出其不意地出兵,巧取其利。举个战例。1947年7月初,我一纵和六纵将敌整编第70师一个半旅及由独山集北上接应70师南下的整编第32师主力包围在只有200余户居民的六营集。
刘邓首长判断:敌人两个师部和两个半旅被困该村,固守困难,敌人极有可能向整编第70师的后方济宁突围;但若我军围困过紧,敌亦可能作困兽之斗。刘邓首长想出了一个计策:采用“围三阙一、欲擒故纵”之计,给敌人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纵敌突围,于运动中歼敌,这样既可减少我军伤亡,又可增大歼敌战果,真可谓一举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