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林肯成功的故事诸位都听了很多,但林肯的乐善好施却未必人人都能说得出来。实际上,林肯之所以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重的伟人之一,原因就在于他年青的时候就在帮助别人方面下足了心眼和工夫,这使得他在任何场合中都能与别人打成一片。他在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亨恩顿先生回忆林肯年青的时候说:“在林肯先生的住所住满了人的时候,他会把自己的床让给别人。然后,他自己就到店里的柜台上睡,卷一块布当枕头,似乎谁有困难都会想到向他求助。”
林肯如此乐善好施,为他日后赢得了什么?选票呀!说到这里,还有谁能不钦服林肯的这番“欲得先予”的超凡心眼呢?
为什么说“欲得先予”需要超凡的心眼呢?因为几乎所有的人对他人的给予都会持审慎的态度,只要你的“予”是另有企图的,那么你就要在“予”之前多个巧安排的心眼,总不能告诉对方:“我要‘予’给你了,”否则对方受宠若惊,自然会对你“无缘无故的‘予’”多加警觉,这样,你想后面的“得”,恐怕就难了。毕竟,在现在社会,人们都很自私,如何在“先予后得”上做好文章,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依我所见,“欲得先予”得从如下心眼上下足工夫:
一是分析“予”与“得”的量化上算好账,也就是说,小“予”换取大“得”,是为智慧,有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若你改用涌泉之恩去换取滴水之报,这种“予”的成本那就实在不划算了。二是尽量把“欲得先予”建立在既含蓄又和谐的基准上。就像前面提到的林肯,他的“予”就做得很自然,这样就不会给对方的心理造成莫名的敌意,现在人都爱讲双向式、互动式、双赢式,“欲得先予”能做到这样则再好不过。比如一个企业老板,要想使员工对企业忠诚,先在细微之处对员工多一些人文关怀和物质关怀,员工还会反过来和老板作对,那就不正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