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联想事件" 人力资源专家破解裁员难题

   2023-07-11 互联网2750


  第三,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它既有创造价值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首先,人力资源有自我就业选择权,自我就业选择权会导致人才选择有利于其个人发展的企业,如果企业的机制、行业等不利于己,人才就会流动。其次,人力资源会退化,如果企业员工过于稳定,员工创业激情就会衰减,员工能力在岗位上得不到提升,就会退化。再次,人力资源会沉淀,如果员工进入企业后缺乏压力和动力,不再努力工作和学习,没有创新,员工就会从人才变成庸才。因此,通过裁员,可以铲除沉淀层,使组织的效率提高,这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四,裁员是企业人力资源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竞争淘汰机制的内在要求。通过裁员,使员工感受到市场竞争压力,从而激发起内在动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

  联想裁员正是与其战略转型目标和业务调整方向一致的,是企业变革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正像联想自己所说的,这次裁员属于“结构性裁员”,与今后3年的战略调整密切相关。

  三、如何裁员

  裁员是一种相对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其时机的选择、程序和方法的制定、措施的配套、对象的选择、决策的依据等都是关系到裁员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1.理念先行

  在裁员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文化冲突”的问题。

  联想裁员集中反映了文化冲突问题。联想一贯倡导“家”文化、亲情文化,提出联想就是员工的家,每个员工都是联想这个大“家”的家庭成员、重要组成部分。联想还提倡员工的忠诚感,把忠诚作为“家”文化的核心关键词之一。这些在联想员工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成为其处理企业与自身关系时的一种思维定式。这就导致在联想裁员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冲突,裁员的举措与企业以往所倡导的文化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

  这种冲突是组织变革中的正常现象。裁员必然与原有的文化产生冲突。任何一个企业的战略转型和组织变革从本质上来讲都是深层次的文化变革。很多企业不断进行组织变革、流程再造,为什么效果不佳,关键是没有触及组织变革中深层次的文化变革,没有触及员工的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改变。文化冲突是裁员过程中隐含的最大障碍,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导致裁员危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