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以第3薪等为例,较为具体地分析企业A的静态非带型薪酬向动态宽带薪酬的转化过程。我们假定在3薪等只有a,b,c这3个员工。因同为第3薪等,因而其理论薪酬均为月薪2700元。但由于员工a在某月的业绩突出,其绩效薪酬明显超出理论薪酬——实际月薪为5000元;员工c在该月的业绩不佳,其考绩薪酬明显低于理论薪酬——实际月薪为1200元;员工b的业绩处于一般水平,其考绩薪酬与理论薪酬相等——实际月薪为2700元。在企业A,第3薪等员工肯定不是a,b,c这3
人。这里我们实际上假定,在第3薪等的|诸多员工中,员工a的考绩薪酬最高,员工c的考绩薪酬最低。
类似地,我们还可分析企业A中其他薪等员工绩效薪酬对理论薪酬的分离。
在图6中,将各薪等中代表绩效薪酬最高的点连接起来,可以得到如Q2标示的虚线;将各薪等中代表绩效薪酬最低的点连接起来,则可以得到如Q1标示的虚线。
曲线也、Q1及它们各自端点垂线组成的带状区域,为企业A在某月所有员工薪酬变动的区间。从图6中较宽的薪酬区间可见,企业A中存在的实际上是宽带薪酬模式。它是在非带型薪酬基础上,通过员工绩效调节形成的宽带薪酬,我们可称之为动态宽带薪酬。
其二是以带型薪酬为基准形成的动态宽带薪酬。(如图7)
以字母P。标示的不规则的“带”状几何图形,为某企业由理论薪酬组成的带型薪酬。由于绩效的调节,各薪等员工的实际薪酬有的可能超出理论薪酬,有的则可能低于理论薪酬。以字母P1标示的曲线,为在员工绩效的调节下,该企业实际薪酬的上限;以字母P2标示的曲线,为在员工绩效的调节下,该企业实际薪酬的下限。
曲线P2、P1及它们各自端点垂线组成的带状区域,为某企业在某月所有员工薪酬变动的区间。从图7中较宽的薪酬区间可见,企业A中存在的也是宽带薪酬模式。它是在带型薪酬基础上,通过员工绩效调节形成的宽带薪酬,我们亦称之为动态宽带薪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