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从激励-响应的内在机制看,还需要在人们的预期与现实之间形成适当的差距,以形成试图消除这种差距的心理动力。考虑到恒定不变的差距,如果持续存在而难以消除,人们最后会习以为常,从而对差距变得麻木不仁。激励管理需特别关注这样几件事,一是,为所形成的心理动力提供能力与助力支撑,使之迅速转化为实际的企业行动,以最终消除差距、取得成果;二是,通过对人们心理预期的动态管理,始终维持“动力”的适当水平。最后,不容否认,尽管从做事的角度看,有时只要兴趣所至,做成事这一过程本身所具有的成就感也会给人带来愉悦,从而能够产生乐在其中的过程体验,使得行为者看起来似乎具有不带功利性的内在动机;但从做人角度看,在个体之间存在信息交换的组织内,受外在激励或环境影响,人们之间总是有意无意地进行着比较,根据自己对于所选参照对象的主观评价,做出组织是否对自己的投入做出公平回报的判断,并进而由此影响其后续工作心理动力的强弱。这意味着,在考虑一个组织系统的激励机制建立时,除了需要考虑其中每一个体的“三成”与“三力”关系,还需特别处理好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三成”感觉及其与企业整体“三力”建设的关系。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