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管理三论

   2023-05-12 互联网3810


  企业的整体活力是由其中的个体表现出来的,而就个体活力(行动力)的构成而言,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愿力、助力与能力(以下简“三力”)这样三个方面。在这里,“愿力”反映当事者对拟做事肯不肯投入的激情强度,它既可能出自于员工的内在需求,也可能受外在因素的激发,可以分为后向奖惩的推挤或前向愿景的拉引两类。当然,对于那些喜欢工作的人来说,若真的已与企业运作融为一体,成为以企业为家的“企业家”,事实上是很难区分其愿力形成的内外推拉性质的。“助力”涉及信息、网络、机制等支撑环境,它使得员工最终能够拥有做成事所需的适当的人财物使用支配权,而不管这种使用支配权的获得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获得过程的链条有多长。“能力”体现在个人所拥有或掌握的经验、知识、方法等内在素质上,表现为能不能做成事的本领。对企业来说,通过合理的岗位设计,再辅之以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在职或离职培训,有可能做到使所有的人都能基本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

  根据以上讨论,如果说愿力决定是否有人投入做事的主观能动性,助力影响在需要帮助时是否能够获得适当及时支持的客观可能性,能力涉及能否做成事的潜在可能性,则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就在于围绕企业整体使命目标,不断提升员工个体的“三力”水平,改善“三力”之间相互协同关系。考察“三力”的构成与相互关系,可见仅当行为主体具有能力与愿力,并可获得助力支撑时,最后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战略行动结果。在现实中,如果发现一项本应采取的行动或者一件本应做成的事没有结果,基本上都可以从“三力”不足或不匹配上获得一定的解释。例如,有时是由于愿力不足没投入,另有时是由于缺乏助力没做成,还有时是由于能力欠缺做不成,更有时是由于“三力”均不到位而无果,甚至还有时是由于“三力”分离没合成。

  行为动因:成就、成员、成长

  古语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所以,企业激励管理的中心任务就在于增强企业活力,也就是弄清构成企业行动力的“三力”的来源,采取措施固本培元,以保持这些源泉的喷涌不息。应该看到,企业活力实际上体现的是组织的生命力,而愿力、助力、能力作为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是以有机互动、互赖的整体形式存在的。例如,愿力的增强有助于改善能力,也会影响与感化助力环境;助力的增强有助于克服能力之不足,更易激发出愿力;能力的增强有助于获得助力,并由于更易创出成果在无形之中提升了愿力。所以,探讨企业活力或者说行动力,不能采取相互割裂的机械主义态度。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