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典范
很多人以为2001年9月11日造就了朱利安尼(Rudolph W.Giuliani)成为全世界瞩目的英雄人物。这样的看法既不客观,又有失偏颇。这位纽约前市长真正成功的秘诀是:他为了洗刷一般人对于“开会”这个字眼产生的负面联想,为此他说:“我需要一间大型会议厅,作为晨间会报的重心”,接着他又说:“我以晨间会报作为管理模式的核心,因它可以达成多重目标——决策、沟通,甚至交际——但首要的重点,是让我挑起责任。”
在会议进行中,朱利安尼采取紧迫盯人、催促他们加速、全神贯注的持续交流,且有助其及早掌握可能的情况,并持续频繁地追踪工作进度与成果,从而交出了一张极为卓越的成绩单。
通用电气公司(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十分重视会议的品质,所以他严厉要求:身为GE人,要坦率、自信,且有面对现实的勇气。为达到这个目标,他创造员工勇于发言的工作气氛。1997年夏天,韦尔奇大声疾呼:“一位领导者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完全地寻找、珍视和培养每个人的尊严和声音。这是最终极的关键因素。因为如果你要求员工参与、自我强化、提供构想时,给予他们尊严和奖励;如果你创造一种接纳一切建议的气氛时,那么一切就都没有问题了。”真是一针见血!
2004年7月份的哈佛商业评论,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在“经理人的九项成功秘诀”中写到:“如果经理人要成功,他们必须使会议卓有成效,他们必须确认会议是在工作而不是闲聊。”因为唯有生产性的会议才算是工作。
主持一项卓有成效会议的关键,在于事先决定这是何种性质的会议。不同性质的会议需要不同形式的准备与不一样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