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艾琳:西方是上司,东方是朋友
1990年,我赴美留学,毕业后又在纽约的财富500强企业中负责营销和市场,2000年回国。从我的职业生涯和管理经验来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使职场关系大为不同。在美国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女性经理人非常少,能做到高层的女性经理人更少,所以她们一般不会也不需要向下属倾诉,下属就是下属。但是在东方,特别是国内,非常重视感情和交流,所以我要主动了解下属,与他们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
在国外,我曾有过这样一个失误:因为我非常看好自己招聘过来的一个下属,就有意识地培养他,有什么问题我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他。由于我跟他的距离保持的太近了,导致其他下属非常不满,后来就慢慢演变成拖延我交代的任务,最终将我看好的那名员工排挤出公司。这让我意识到,在纯西方的管理中,不能带有东方注重的情感因素,否则会适得其反。所以后来,我就给下属一个非常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与他们交往,下班了,大家就会说拜拜。因为这是西方管理的规则。
但在国内,管理者确实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了解员工。我的下属年龄都在20多岁,需要有人为他们做指导,而作为领导,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充当这样的角色。每月、每季我都规定要跟她们至少保持一次正式的交流。下班后,我也经常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家互相交流。所以,他们已经习惯了有问题就来找我,因为东方的女上司更容易接触,也会让下属认为他们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
方梅珠:让下属了解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