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原动力在于组织智商

   2024-02-18 互联网1190

  (九)企业有好的技术,甚至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可是在产业化过程中,银行不肯贷款,风险资本也不愿投资,创业板上市更难,私有资本投资家也难找,从哪里获得资金发展企业呢?

  (十)企业不缺钱花,就缺做事的人,更缺抓大项目的“干将”,陷入经常性的“不停招人、不停走人”的恶性循环,即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来了一两个人才也留不住。这些都只是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经常遇到的一些表象问题,究其问题的实质,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组织管理的问题。包括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决策管理、业绩管理、关键的业绩指标和薪酬体系设计等。

  第二,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大型企业需要得到的帮助往往是如何使业务构架更集中,这其中就涉及到企业的重组、再造、拼组等。一般来讲,小型企业的问题往往在于如何扩充业务范围,增加产品上、下端线。同时企业之间的合资、联盟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第三,营销管理的问题。这其中主要包括产品质量管理、价格策略管理、品牌策略管理、营销策略与推广、产品SP促销等。

  第四,经营管理的问题。根据行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是保险公司的话,可能是公关管理、风险管理、信用管理等;如果是一家制造性企业的话,就可能是帮助其改善它的制造流程,降低成本、创新管理等,尤其创新管理最为重要,也最为棘手。

  第五,信息管理的问题。这类问题是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而衍生出来的,尤其是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标志,企业对这方面的需求主要有:自动化办公制度、业务流程优化、企业信息化规划、企业信息化实施与持续改善等。

  “企业的成长、团队的成长、个人的成长”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构筑了“组织智商”三个层次的核心内容,那么领导者的地位以及他的领导艺术和方法将决定一个组织的最终绩效, 组织领导者必须是一个以最终成效为目标的领导。这是因为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获得最终成效,所有的组织都希望领导者有能力将大胆的设想变成现实。领导要完成最终成效,这个成效不仅包括效率,还包括效果。效率是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问题,效果是使活动实现预定目标。这两者应该同时包含在管理中。所以,领导者与管理者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领导方式是实现管理的重要途径,领导方式有很多种。现在,管理学界一致公论比较科学的划分,领导方式有6种——强制型、权威型、关系亲和型、民主型、示范型和指导训练型。其实,领导方式并无所谓好坏,只要对完成任务有好处,同时达到效率、效果最大化就好,只有实用与不实用、适度与不适度的问题。最好的领导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能够采取多种领导方式,并自由地在各种方式之间进行转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