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 定义你的问题

   2023-12-16 互联网1650


再比如,美国出兵伊拉克,也是一个序列决策。刚开始对问题的公开定义是要寻找和消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来,随着事态的发展,不得不将问题定义成“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持对恐怖主义者的遏制和先机”。用这样一个更广大和宽泛并不太容易让人明显反对的定义,就比较利于当初决策的继续实施,并进一步寻求对策。这样,既避免了承认当初决策不太慎重和准确的尴尬,也避免了马上改变航向(比如撤兵)所带来的丢面子和麻烦。所以说,问题的定义会反复出现在决策实施的过程里。

定义也是决策结果

第三,对问题的定义也是决策的结果。由于决策制定和实施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人们对问题的理解,也很可能会随着决策过程而变化,直到决策的结果和成效清楚地证明了对问题的某种定义占了上风。只有这个时候,决策告一段落,我们才真正看到并理解决策过程所遵循的那个关于问题的特定的、具体的、实际的定义,并将它作为决策产出的结果,来正式追述它、承认它、明确它。对问题的这种定义,尤其是在决策实施带来的结果比决策之初的情形有明显改善的时候,会被用来引证当初的选择是明智的,决策是适当的,实施是满意的,一句话,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和实质。

即使对问题的某种定义从一开始就被很多精英或高瞻远瞩者认为是错误的,这种对问题的定义,在某些情况下,也应该被给予机会,让它去竞争、去表现,以至于最终被否定、被淘汰、被当成反面教材。我们平常说的所谓过程公正,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给人以失败的机会,这样大家才会对那些相对比较确切的问题定义心服口服。从这个意义上说,流行的、实际的、最终的问题定义往往也是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产出的结果,而不是决策前就已经被明确清楚地奉为纲领的指路明灯。作为某一阶段决策结果的问题定义,也就成了下一阶段决策的起点,直至新的定义,由于新的人和事以及新的环境特点,来取代它,或者与它竞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