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 定义你的问题

   2023-12-16 互联网1650


同样,一个决策团体如果把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定义为市场营销问题,这个定义本身就可能自动排除某些人或部门参与决策的权力。因此,定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它既可广邀支持、协作、承诺和努力,也可控制全盘,锁定僵局,甚至打压对手,铲除异己。

定义贯穿于整个决策

第二,对问题的定义贯穿于整个决策过程里。决策往往是一系列的行动选择,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旧的问题解决以后,会产生新的问题。而新问题和老问题,从长期的决策序列来看,很可能是同一个问题,或者对同一个根本问题的不同侧重、强调、包装,甚至完全不同或者相反的定义。

也就是说,在长期的决策过程中,对问题的定义也会反复地被提及,或因为主动自省,或因为分歧疑义,而最终则多是因为不同集团和方面的利益。决策者在组织中权利的变化起伏,对话语权和决策权的获得和丧失,以及环境背景和企业自身的变化,都可能会导致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把握和操纵,以及对问题的不同定义此消彼长,波动震荡,轮番上阵,渐次退场。

比如,美国政府在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方面,对这个问题本身就经过了相互矛盾和冲突的不同定义之间的多次较量和反复。从大萧条时期后的罗斯福新政开始,为了更好地管理政府福利项目(当然也有为了更有效的税收等其他目的),政府需要收集关于纳税人的私人信息。这种对问题的定义被称为“政府情报”或“知情权”定义。

时至20世纪后期,民众对不同政府部门重复收集私人信息,既有不堪文牍重负的抱怨,也有对政府可能过分介入个人隐私的反感。因此,国会通过法案要减少老百姓的文案负担,限制和减少政府部门对民众的信息收集。

当这种定义占上风的时候,政府也不得不作出姿态,裁减部门,合并表格等。某些部门趁机招兵买马,某些部门不幸遭到对手在新的问题定义下以合法名义进行的毁灭和打击。问题的定义背后反映的是不同意识形态思潮的时髦与背运。而如今,在遭受恐怖主义袭击后,国家安全成了重要考虑,政府知情权的定义又再次大显威风。进入美国的外国人,也要被照相并按手印留档。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