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汽车制造业。宝马也是特别成功的企业,而站在宝马背后的是匡特家族。为业绩卓绝的标致撑腰的是标致家族。丰田汽车公司依靠丰田家族。汽车世界中的成功企业都会受到经营者的决定性影响,经营者和公司紧密相连的关系给公司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这些真正的企业主有着长远目标,并一贯遵循目标。他们有自己的行动指南,凭借行动指南在充满诱惑的短期潮流中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由于他们喜欢独立思考,所以时常表现得极端顽固,经常标新立异、自辟蹊经。假如赫伯特·匡特在1959年,或者保时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在1992年,在以为是不可逆转的命运之下兼并或者把公司卖掉,今天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呢?
保时捷的不凡之处同样是因为有家族成员坐镇。和单纯接受委托的监事会成员们不一样,家族成员和我进行的是决然不同的讨论。受人委托和与切身利益相关是两回事。这种区别会直接影响讨论的质量,而讨论也是成功的一部分。
所有家族的目光都不会投向眼前的结果,而是看长远性。他们声称:“我们关注的不是接下来的三个月,而是接下来的三年,甚至是一代人。”他们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把未来可能出现的低潮期都计算在内。这一点恰恰是企业管理的入门知识。同时又是他们与监事会成员最根本的区别所在,是另一种思维方式。
拥有这类“股东”的企业能创造价值,而不是只关注每个新冒出来的流行管理模式,不论它是股东价值观还是类似的其他理论。他们不仅关心一起工作的员工,也关心企业周围居住的市民。现在,人们时时倡导“企业社会责任”,以抵制企业野蛮地追求利益最大化。早在现代管理艰涩的术语表里还没有这个时髦的词汇之前,这个责任对这些家族企业就已是不言自明的了。
年轻分析师的偏离轨道和过去几年交易所中的狂风暴雨至多只在他们的认知中激起些惊诧。因为家族企业的目标并非让利益从一个季度到下一个季度持续达到最优化,而是将财产从一代人向下一代人传承下去。
如果一定要列举出具体名字的话,这对于那些同样表现出色的企业家来说就太不公平了。那这儿简直可以说是搞个人崇拜了。是的,在此谈论的重点并不是只围绕家族企业。一个公司必须是家族企业才能成功的论调未免愚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