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的维度来分析微软与联想公司的企业文化,并通过两个企业文化的比较,得到文化中的异同,进而“以点窥豹”,解析中美IT企业文化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在此基础上,对中国IT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 微软 联想 企业文化
在企业界,流传着一句俗话“一流企业卖文化,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共同形成或接受的价值观体系,它包括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能推动企业提高经营业绩,能增强企业凝聚力,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教授丹尼尔·丹尼森创建(见图1)。丹尼森认为理想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外部适应性、内部整合性、灵活性、稳定性。这四个特征中,每个各有三个维度。参与性涉及员工的工作能力、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的培养,其三个维度是授权、 团队导向、能力发展。一致性用以衡量公司是否拥有一个强大且富有凝聚力的内部文化,其三个维度是核心价值观、 配合、协调与整合。适应性主要是指公司对外部环境(包括客户和市场)中的各种信号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其三个维度是创造变革、客户至上、组织学习。使命用于判断公司是一味注重眼前利益,还是着眼于制定系统的战略行动计划,其三个维度是愿景、战略导向和意图、目标。
位于左侧的两个文化特征注重变化与灵活性。位于右侧的两个文化特征体现公司保持可预测性及稳定性的能力。位于上部的两个文化特征与公司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相关。位于下部的两个文化特征强调了公司内部系统、组织结构以及流程的整合问题。其中,强调灵活的适应性与关注内部整合的一致性存在矛盾。自上而下的愿景(使命)与自下而上的参与性之间存在矛盾。
利用以上介绍的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来分析微软与联想公司的企业文化。选择微软和联想作为样本企业,源于这两家企业有较多相似之处:都是由计算机科技人员创办,目前其核心业务都专注于个人电脑,都属于IT产业,都属于典型的知识型企业,其员工的素质(所受的教育程度)都较高,都属于世界500强企业,都是不到50年的年轻企业等等。其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微软是美国人的骄傲,而联想是中国人的自豪吧。所以,本文作者认为要研究中美两国的IT企业典型的文化特征,选择微软和联想作为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在份析之前,先简介微软公司。该公司由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合伙创建于1975年,产品是微软BASIC,雇员为3人,当年收入16000美元。1977年在日本推BASIC。1982年,在英国建立欧洲分部。1986年,微软在NASDAQ上市。1986年上市后,经营利润率持续保持在30%以上,到1995年,年收入已达59亿美元,拥有大约200多种产品,约17800名雇员。微软控制了PC软件市场中最重要的部分——操作系统的85%。
在以上的介绍可看出,微软在短短35年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小企业成长为世界500强。其发展如此迅速,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下面就仅从其企业文化的层次上来进行分析。
为了便于理解,作者将微软文化特征及其典型案例按照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的维度进行了整理和归纳,详见图1:
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维度 微软的企业文化特征 微软体现企业文化特征的典型案例
参与性 授权 崇尚自由,尊重工作个性;员工有权对从事的工作做出任何决定。 工作任意小时;自主选择和布置办公室;着装随意。
团队导向 团队合作精神(正直、诚实;对客户、伙伴和技术满怀热情;尊敬他人、以诚相待;勇敢面对挑战和征服挑战;自我批评、不断提高、追求卓越;忠于职守)。 没有永远的领导与员工;微软人的团队意识非常强:成败皆为团队共有;大家互教互学;互相奉献和支持;遇到困难互相鼓励,及时沟通;依靠团体智慧;承认并感谢队友的工作和帮助;甘当配角。
能力发展 鼓励个人出色表现;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
导师制(至少两位,可自行决定);每年为每一位员工量身制定的培训计划;人事系统有各种富有弹性的培训,员工可以自行选择,而不需要审批;为了使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 微软拥有独特的员工培训体系, 他们通过“职业模式+ 能力/ 技能差距+业务需要” 的模式来决定培训的内容、时间、对象;企业会对员工的学习需要进行持续的调查, 了解他们对职业发展的需求和职业生涯规划。
一致性 核心价值观 激情;技术至上;勤奋工作;创新。 所有员工都有共同个性特点:敏锐、聪明、有激情和富进攻性; 比尔•盖茨看来,一个成就事业的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对工作的激情。
配合 开放的沟通渠道 电子邮件系统;无等级的安排;总经理座谈会,肯定个人尊严对话;“畅所欲言”“我建议”等形式。
协调与整合 释放信息 不论你是哪个部门或哪个项目小组,不论你是上级还是下级,都尽可能的将自己的目前工作状况、项目思路、计划实施、遇到问题等信息公布出来。
适应性 创造变革 自我批评、不断提高、追求卓越;创新思维:出错是好事;永远在战场上。 不断改进新产品,定期淘汰旧产品的机制;微软对每一个员工灌输正确对待失败、尊重失败的思想,甚至提出“没有失败说明工作没有努力”;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永远只有18个月。
客户至上 对客户、伙伴和技术满怀热情;注重客户反馈。 对公司600名资深主管的考核中增加了有关顾客满意度的指标。
组织学习 学习是自我批评、信息反馈、资源共享。 倡导员工终生学习的理念;学习理念是:70%的学习在工作中获得,20%的学习从经理、同事那里获取,10%的学习从专业培训中获得。高层的“休假会”:确定一个主题,尽量讨论。遵从“明确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 到执行学习计划, 再到构想达到下一个目标需要的新的知识技能”模式, 如此循环, 以逐步实现学习的目标。
使命 愿景 通过优秀的软件赋予人们力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可以进行沟通和创造。 比尔-盖茨: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公司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企业的愿景传达给员工。
战略导向和意图 制定长期战略目标;对产品和技术的热情。 生产具有广泛用户和市场前景的软件产品;数字化管理;使公司变小;效率优先,注重结果;创业家精神;招募业界最优秀的人才。
目标 要在“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时代,继续保持它在“个人电脑时代”的第一的地位;开发出能“看、听、学习”的电脑。 牢记对手是谁,一旦掌握市场,即视自己为对手——每年推出新版本,争夺市场绝对控制权;每个员工都清楚主要目标是赢取100%市场份额;不断投入资金到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