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职工岗前培训的特点
岗前培训做为一种职业生涯中的基础培训,它存在以下特性:
1、初始性。它是一名学生在结束正规学校教育步入社会,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接受的第一次职业培训,也可以说是由一名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转换的第一过程,与将来在职业生涯中所进行的其他培训相比具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学校的生活已经对于他们形成一种模式,步入社会后的第一站首先是角色的转换,就好比在一张白纸画一幅画。而岗前培训所传达的理念、楷模的作用,医院的文化和知识技能等会深深印记在新员工的头脑里,有助于其认识自我、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避免走弯路。有助于对其工作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工作环境建立积极的、真实的、有助于其工作成功的看法,开始对职业生涯的初期设计模型,从而对整个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2、基础性。一是岗前培训的内容具有基础性,它主要是对新录﹙聘﹚用的员工进行医院概况及沿革、规章制度及各种条例、医院文化、医学基础技能等培训,内容都是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二是岗前培训作为一种角色转换在新职工成长历程中具有基础作用,它是职业生涯的起点,是个人工作、成长、发展的基础,是各岗位培训、晋升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等各种培训的基础。
三、岗前培训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鉴于岗前培训的特性,它在职业生涯中所起的作用包括:
1、奠基作用。岗前培训是学生步入社会第一课,是职业生涯的起跑线。如何认识、理解这个职业,带着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宗旨踏入医院,拥有什么样的素质和精神状态开始起跑,岗前培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认真、扎实、客观的开展岗前培训,有助于让每一名新入职人员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以一种正确、健康的目的和动机进入医院,在同时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在一个较高起点上起跑,为漫长的职业生涯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和能力基础。
2、催化作用。一个博士生、硕士生甚或是本科毕业生,经过若干年的学习,加上严格的招聘筛选,这些新员工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好的素质、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较强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素质。但这些只是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还不能保证可以做好工作。在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专业知识与具体岗位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一个对接的过程,有时候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岗前培训可以帮助他们缩短这个过程,催化加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理想与现实的对接、专业文化知识与具体岗位工作的融合,加快新录人员对工作岗位的适应速度。
3、确定作用。医学院校毕业生由于其专业多的特性,在求职过程中,他们只是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专业,而发展方向具有不确定性,如是选择做临床型的专家、基础型专家、科研型专家等等,他们在岗前培训中通过专家介绍、介绍专家或是座谈等无疑为他们解决了这一问题起到一个很好的确定作用。
4、稳定作用。新职工在岗前培训过程中形成的对医院文化的认识及认同、对医院前景的了解,对于稳定他们的心理具有一定作用,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的开端,好的开始和稳定的工作才会充分施展他们的能力和才华,利于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四、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1、使学生获得步入社会所必需的有关信息,开始适应组织环境。通过岗前培训活动,新员工熟悉了工作环境,了解了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晋升、教育等制度,清楚医院的组织结构和发展目标,从而有利于新员工适应新的环境。
2、明确工作职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通过必要的参观活动和一定的技能培训(如病案管理、电子病历模拟操作、护理操作等),新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尽快适应环境,从而有利于新员工开始胜任自己的工作。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参加一些沟通活动(如座谈等一些互动活动)、团队协作课程等,使新职工树立团队意识,以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归属感。
4、通过一定的态度改变和行为整合活动,促使新职工转变角色,从一个局外人转变成为“医院人”。新职工从校园步入社会,他们对于本职工作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为了医院的发展目标、为了医院的“品牌”,医院有必要将自己的文化植入到新职工的行为与观念体系中,从而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医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