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管理者,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上司?
为什么有些管理者做的每一件事情,看上去都与“应当的”相悖,但在他的部门中却有着非常良好的工作氛围;而有些则恰恰相反,做的事情本没错,部门氛围却很糟糕?
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其实就是信任。
据调查显示:有超过20%的职场人士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不信任,包括对他的承诺不信任、对他的能力不信任,以及情感上不信任……而且很神奇地,这种不信任必定会同时在主管身上复制,之后再反射回下属身上,形成恶性循环。
也许有人认为员工信不信任上司无关紧要,因为他们必须按照上司的意图行事。但真正有管理经验的主管会明白:事实上,员工对上司的信任与否,将决定其最终的表现,甚至会直接影响整个团队的绩效。
信任,是简单管理的灵魂。
那么,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和领头人,该如何赢得员工的信任?又该如何将你对员工的信任传导给他们?
“信任是相信而敢于托付”、“信任是一种理解和依赖”、“信任是一种莫名的好感”……然而,当信任不在,这些诠释就成了美好的墓志铭,只剩哀伤……
信或不信,你无所谓?
不被下属信任的日子
场景一:“空降官”难逃不信任宿命?
我是一个空降的部门主管。对于自己要领导的新团队来说,树立自己的威信、得到他们的信任无疑是首要的工作内容。一向自信的我,从没想到这个过程远比我想像得艰辛。
担任部门主管近半年,我发现自己还是没完全得到员工的信任。比如:我们在探讨一个计划的时候,他们总是站在我的对立方,说白了就是“唱反调”。我支持和看好的计划,有人一定会技巧性的阐述这个计划有多么不合时宜;相反,我提出反面看法的计划,他们却在字里行间的表示:头儿,你是不是不信任我?
唉,我只是就事论事,还不是出于对计划如何更好地完善,而希望给他们更多的意见。这里哪有什么信任不信任啊,真是让我百口难辩……
有一次,在一个论证会上,一位业务骨干在无法说服我之后,终于脱口而出:“你是不是不信任我的能力呀?我在这个部门已经两年多了,我非常了解咱们的市场环境,以及我计划的切实性……”潜台词似乎在说,你这个来了不到半年,还水土不服的家伙有完没完?你以为就你高明吗?
事后,我也反思,也许自己是曾受日企文化影响太深,非常看重过程、细节的监控和管理,对于这个粗放惯了的团队,他们会认为我的种种行为是“出于不信任”。
看来,没有在一起打拼多年,没有感情基础想获得信任还真不容易。
还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下属在办公室聊天。小王说:“咱们头儿是不是有‘被害妄想症’啊?”接着,他就痛说我如何不信任他,其实我哪是不信任,分明是在帮他的方案出主意、想办法。
可是听到下属有相似的感受时,我也不得不反求诸己:我从潜意识中不信任下属吗?我真正了解我的下属吗,包括他们的能力、性格和心理需求?我该怎么去信任他们呢?
场景二:危机时刻的不信任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的业务受到来自同行的强烈冲击。公司也在调整战略,紧缩产品线,甚至开始酝酿裁员。在这种形势下,公司内部多少有些人心惶惶。作为部门主管,我很清楚自己责任重大,不仅要安抚下属的情绪,还要扛住上面施加下来的裁员压力。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只有通过更严格的管理,来保证部门的业绩。然而,我的种种严格管理却被下属理解为刁难,以至于有的下属认为我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出卖他们的利益。
一次,我向一个下属指出他工作中的问题后,他却和我结下了怨,还和另外一个同事说:“他是不信任我的能力,还是要通过不信任把我挤走?”我真没有想到,原来在他看来的不信任,也能成为我实施办公室政治的武器。
原来,员工并不信任我,他们不相信主管正在想办法与他们同舟共济。真是可悲!
我原来并不信任他
场景一:习惯于“有罪推论”
我的助理是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人。前几天,我交给了她一个任务:总结部门上半年的个人业绩,并作一个全面的部门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