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圣吉:管理者如何实现自我超越

   2023-12-16 互联网1590

  

  假想在你的愿景与现况之间有一根拉长的橡皮筋。拉长时,橡皮筋会产生张力,代表愿景与现况之间的张力。张力的纾解只有两种可能途径:把现况拉向愿景,或把愿景拉向现况。至于最后会发生哪一种情形,在于我们的愿景是否坚定不移。

  

  创造性张力是自我超越的核心原理,它整合了这项修炼的所有要素。然而大部分人对它有误解。由于创造性张力常常夹杂着焦虑、悲哀、气馁、绝望或担忧等,以致人们易于将创造性张力与这些情绪混淆,甚至以为创造过程就是处于焦虑状态。所以,我们要了解因创造性张力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并不是创造性张力本身,而是所谓的“情绪张力”(emotionaltension)。

  

  消除情绪张力并不难,所付出的惟一代价,是放弃真正想要的愿景。神奇科技公司解除情绪张力的方式,是降低看起来似乎不可能达成的关键性作业标准——交货绩效与服务品质标准。因为是渐进的,标准的下降特别难以察觉。在组织中,常因对情绪张力的容忍不够,而让目标受到侵蚀。因为没有人愿意担任传达坏消息的信差,最容易的方法是假装没有坏消息,或干脆声称胜利。

  

  创造性张力可转变一个人对失败的看法。失败不过是做得还不够好,是愿景与现况之间存在的差距:失败是一次学习机会,可看清对现况的不正确认知、体察策略为何不如预期有效,和检祝愿景是否正确。

  

  三、看清结构性冲突

  

  曾经协助过上万人发展创造能力的弗利慈说,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牢不可破的信念,认为我们没有能力实现自己想要的。弗利慈认为它是成长过程中,一项不可避免的副产品:“自孩提时代,我们就开始学习种种限制。我们不断告诉自己不能做某些事情,因而到头来我们可能假设自己没有能力拥有心里真正想要的。”我们应时刻警惕自己不要掉入这一陷阱之中,并且让阻碍创造及实现愿景的这股强大的、结构性的负面力量,在我们心灵、智慧的强光照射之下无所遁形。

  

  当我们愈是接近达成愿景时,第二根橡皮筋把我们拉离愿景的力量愈大。这个向后拉的力量以许多方式呈现:我们开始询问自己是否真正想要此愿景、感觉完成工作愈来愈困难、意外障碍在路途上突然冒出来,或者周围的人让我们失望。事实上,当我们在寻求一个愿景时,如果有无力感或不够资格的想法产生,结构性冲突的力量已开始活动,阻止我们成功。然而成功的人是如何克服结构性冲突的力量,以致成功呢?

  

  弗利慈归纳出一般人对付“结构性冲突”常见的三种策略,每种都有其缺失与限制。消极的让愿景被侵蚀,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策略;其次是“操纵冲突”,即透过刻意制造的假性冲突张力,来“操纵”自己或他人更加努力,追求想要、或避免人们所不想要的。管理者擅长运用这种“如果我们的目标无法达成时,后果会如何”的方式来激励人们。可悲的是,人们一旦习于运用操纵冲突的方式,便会陷入“舍本逐末”结构,认为只有透过连续的焦虑与害怕状态才能使自己成功。他们于是开始赞颂情绪张力,即使达成目标也没有喜悦,因为他们马上开始烦恼已经得到的将会失去。

  

  第三种常见的策略是“意志力”运用,即全神贯注地去击败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所有形式的抗拒力。多数高度成功的人具有过人意志力,常把这项特性看作与成功同义: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以击败所有阻力。但意志力带来的问题是:首先,可能它所造就的是一种没有效率的成功。我们达成了目标,但耗费了巨大心力与资源,于是开始怀疑这是否值得。

  

  这些应对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无法避免。它们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性,无法在一夜之间改变。然而能够解决结构性冲突的杠杆点到底在哪?如果结构性冲突起于内心深藏的信念,那么只有从改变信念开始。但心理学家一致同意,像“无力感”或“不够格”这样的根本信念,无法轻易改变。因为在人生早期就开始发展。一旦我们仍抱持固有信念,则自我超越不易开展。矛盾的是,信念只有在自我超越过程中,才会逐渐累积或改变。我们该如何改变自己生命中较深层的结构呢?

  

  四、诚实地面对真相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