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焙烧启动的过程控制与方法

   2023-09-13 互联网2340

  3 铝液焙烧启动铝电解槽的技术方法

  采用铝液作电阻体的叫做铝液焙烧启动(也叫铝液预热法),在准备投产的电解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液体铝,使其覆盖在阴极表面,并与阳极接触,使其构成电流回路,产生热量预热电解槽,由于铝液本身电阻小,大部分热量则由阴极和阳极产生,对于大型预焙阳极电解槽,阳极通过高温焙烧后,电阻值很小,如阴极采用半石墨化碳块,电阻值也很小,所以总发热量不太大,这样,铝液焙烧启动电解槽即可一次通入全电流,一次将阳极紧紧固定在阳极母线上,不用增加中间导体。较焦粒焙烧启动,简便了操作程序,温度分布均匀,电解槽不会出现局部过热现象。可减少阴极碳块受热量的分布不均而产生的膨胀变型应力而发生断裂。

  由于铝液焙烧启动方法总发热量不大,故阳极上必须加强保温。一般用冰晶石覆盖阳极以及填充阳极之间缝隙,为了增加热量以达到预热效果,启动到一定时间内可缓慢上提阳极,增大极距,从而达到提高温度的目的。

  3. 1 铝液培烧启动的技术特点

  不使用软连接,分流器。技术方法简便、易操 作、不用增加任何临时设施,槽内温度分布均匀,不会出现局部过热现象,能较好地减少阴极碳块的裂纹,能完全避免阳极的氧化,投产后的电解质纯净、无杂质、省工省料。

  3. 2 铝液焙烧启动的技术缺点

  a.在灌入高温铝液(约800~900℃)的时候,能造成阴极碳块受到强烈的热量冲击,从而影响阴极碳块及内衬寿命。

  b.碳糊质量不好可使铝液渗透从而引起铝电解槽早期破损。

  c.由于铝液电阻较小,预热温度上升缓慢。

  4 焦粒焙烧启动铝电解槽的技术方法

  焦粒焙烧启动(也叫焦粒预热法),所使用的焦粒是抗氧化性能强,体积密度变化小的煅后焦粒,是在阴极、阳极之间铺设上一层锻后焦碳颗粒,其粒度约在2~3mm,严格控制使用1mm以下焦粉,铺设厚度在10~20mm左右。焦粒层作为电阻导体在阴极、阳极之间产生热量,预热电解槽,同时,阴极和阳极自身的电阻也在产生热量,在其内部预热,阳极导杆与阳极母线之间用临时导电软连接母线联接,以便阳极的全部重量压在焦粒上,保证阳极与焦粒良好的接触,在启动投产之前将阳极导杆紧紧固定在阳极母线上,拆除临时软连接母线。

  据考察了解和资料信息,目前,国内各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生产厂家,其通电焙烧的电流均不统一,多数厂家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定。

  4. 1 预热电解槽

  在槽四周用电解质和冰晶石砌筑,并用隔板将冰晶石与焦粒分开,使边部碳块和四周扎糊在预热过程中受到保护避免氧化,预热开始通入部分电流,逐渐加大电流,一般情况下24小时左右达到全电流,但是电流的增加速度可依据槽预热速度来定,电流满负荷后应继续预热电解槽一定的时间(视槽温情况而定),从而使阴极表面温度达到900~950℃,方可开始启动。

  4. 2 焦粒焙烧方法技术特点

  可使阴极碳块、阳极碳块从常温下逐渐升高,避免了强烈的热冲击,焦粒层保护了阴极表面,在使用分流器的情况下,可使电解槽升温速度得以控制,阴极本身产生的热量,可使阴极碳块从内部开始烘干,从而避免了扎糊缝隙的裂纹渗铝现象。

  4. 3 焦粒焙烧方法技术的缺点

  阴极表面会产生局部温度过高现象,操作复杂、增加了操作难度,且容易造成槽四周扎固糊预热不良现象,易造成裂纹或出现缝隙。启动投产后电解质中含碳量过高,增加了人工捞取碳渣的工作量。

  5 大型铝电解槽的启动生产

  在铝电解槽焙烧预热达到900~950℃后,便可开始启动生产。其主要工作是使电解槽内熔化足够量的液体电解质,在启动生产的方法技术,目前国内通常采用干法和湿法两种进行铝电解槽的启动生产

  5. 1 干法启动

  干法启动通常是新建铝电解厂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因在启动生产时无现成的液体电解质,但是,大大增加了电能的消耗,一般情况下均在前一至二台电解槽上采用。

  干法启动就是利用阴极、阳极之间产生电弧高温将固体冰晶石熔化成液体,并不断的逐步向电解槽内添加冰晶石,缓慢提升阳极,使其产生强烈的电弧而形成高温,当电解槽内有适当高度的液体后,便可引发阳极效应,从而加快了冰晶石的熔化,当电解槽内液体电解质达到15~17cm后,便可加入Al2O3熄灭效应,注入液体铝水,使铝电解槽步入正常的生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