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与下属相处的东方大智慧

   2023-06-15 互联网3080

  (1)一直想呆在本部门不想改变的;(2)不介意到被平调到其他部门。

  下属一旦明确了自己上司的关键心理,那日常工作与上司相处,自然游刃有余、进退自如了。

  如何与上司相处?思源将从下面的问答来解析:

  1、如何恰到好处地表现“上进心”?

  针对上司的上述关键心理:

  第一种情况时,下属可以表现出“上进心”,特别是遇到想培养下属的上司,程度可强烈些。

  第二种情况时,如果下属有“上进心”,则会被上司视为野心,不建议流露,建议离职另谋高就。

  处于第一种情况时,“上进心”表现程度的把握,确实很有讲究,这牵涉到如何与上司相处的艺术。

  2、“有上进心”的下属,如何与上司相处?

  “天一智慧”里,有很多与上司相处的重要道、术。

  古圣人那些年代,如何与上司相处不是艺术,而是救命法则。

  在封建独裁统治时期,很多上司:君王、将相、地方诸侯都具有生杀大权,一句话说错,甚至就有可能引来灭门之灾,其中的典型悲剧人物就是韩非子:韩非子因为写了好文章,被秦始皇赏识,用几座城池把韩非子从韩国交换过到秦国重用。来了以后,韩非子却因为不会与秦王相处,被权臣李斯趁机进谗,最后冤死狱中。韩非子当时在狱中痛定思痛,写下了千古绝学《说难》,教世人如何与君主(上司)相处:

  游说君主(上司)的十种危险情况:

  1.不是有意泄密,而是无意说中对象心中隐密,危险!

  2.明确指出对象过失,并批评品论,危险!

  3.新进时,不要把才华全部奉献出来,否则,成功了,君王会忘记功劳而不奖赏,不能用甚至失败了,则会遭到对象怀疑导致危险!

  4.猜中并说出对象独到计谋,危险!

  5.对象言行表里不一,说出其内心所想之事,危险!

  6.勉强对象做其坚决不愿做的事,阻止其做不愿罢手的事,危险!

  7.在对象面前议论能者,会怀疑你挑拨离间;在对象面前议论小人物,会怀疑你玩弄权术。

  8.在对象面前议论宠臣,会怀疑你想巴结权势;在对象面前议论所憎之人,会怀疑你在试探虚实

  9.说的少,会认为没有知识而看不起;说得多,会认为在卖弄而轻视。

  10.顺着对象思路说,会认为你胆小怕事,不敢发表看法;面面俱到,说话无限制,会认为傲慢无教养。

  上面十种情况,告诉了你在与上司相处时,哪些行为不可采取。否则,即使你具有强烈的上进心,悲天

  悯人,准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一旦触动了上司的“逆鳞”,逆天道而行,注定最终难逃前功尽弃的命运。

  3、“与上司相处难”,有哪些化解的技巧?

  “天一智慧”里,针对解决“与上司相处难”,提出了三种应对技法:

  1.“揵而内和”技法,诸如:

  ◆对象夸耀自己实力,不要指出是难以办到。

  ◆对象显示自己勇敢,不要拿其强劲对手激怒他。

  ◆对象自以为计谋高明,不要拿以前过失使其难堪。

  ◆想告诉危害对象的事情,就要指出这件事已经引起舆论不满,而且暗示对其自身有害。

  2.“揵而反之”技法,诸如:

  ◆对象有崇高愿望,但事实无法实现,指出不可行之处,赞扬其不做的好处。

  ◆对象想夸耀才能,就举出相关事例,多加称赞,使其自己得到启发,并假装不知他是受到自己启发。

  3.“揵而飞之”技法,诸如:

  ◆称赞与对象有同样品行的人,不露称赞的痕迹。

  ◆巧妙指出与对象同样污点的人,以免伤害对象自尊心。

  ◆巧妙评论与对象同样的过失行为,以免对象认为在嘲笑自己。

  ◆谋划与对象同样谋划的其他事情,既参与了谋划,又避免了夸耀的嫌疑。

  如果下属能够掌握上述技法,言行基本就可以做到顺天道了。

  因此,在与上司相处的过程中:

  只要“上进没有反感,言辞没有抵触”,就基本没有什么障碍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