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旁敲侧击:遇到意志坚强,不为喜怒所动的人,就从其平时亲近的人口中,了解心思所在。
3.察言观色:长期观察人的外部表现(言行、表情、态度、喜好等),就可知道他的内心实情。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劣,例如:“把握时机”方法,最能准确测出真实情况,但时机可遇难求,需要耐心等待。而“察言观色”方法,则对使用者能力要求较高,没有一定的分析、观察判断理解能力,很容易产生误判。
因此,上述三种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量身裁衣,综合运用。
如果揣情有“野心”,那就需要“摩意”来确认。
“天一智慧”里,古圣人们有“摩意十法”、“钓情七法”等很多手法来确定揣情的正确与否。
齐国时的田婴,就是一个钓情高手。
一次,齐王问田婴:后宫哪个美人适合当王后?田婴对此一无所知,但一旦回答错了,将来肯定会大祸临头。于是,田婴决定采用钓情七法之“以物钓情”法,送了齐王十个耳环,其中一个特别漂亮。第二天,田婴问齐王:那个特别漂亮的耳环给了哪个美人?齐王告诉了田婴,田婴就推荐这个美人当王后,齐王大喜。。。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从田婴的案例,很多智者上司应该都会从中领悟:如何去“摩意”下属的“野心”了吧。
2、如何应对“篡权者”?
“天一智慧”里,古圣人关于上司管理下属,有五种常见的应对方法:
1.阳德决之:对事情能成功、道理很充分的人事,用公开颂扬的方式处置。
2.阴贼决之:对隐瞒实情、言行虚伪的人事,用暗中调查处置的方式处置
3.信诚决之:对明白道理、品性正直的人事,用真诚信实的方式处置。
4.蔽匿决之:对小奸小坏,小错小祸的人事,用隐蔽掩饰的方式处置。
5.平素决之:对循规蹈矩、老老实实的人事,用通常采用的方式处置。
因此,针对“篡权者”的类型,可根据五种情况,来选择单独或综合对应处置。
类如:一个小奸小坏之人,想采取一些卑劣手段来干掉他人,取而代之的,那就要采取“蔽匿决之”的手法:促使其在采取行动时,犹豫不决,难以决断,一直处于只是“有贼心,没贼胆”的心理状态,因而也就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危险伤害。
例如,思源在《打赢职场遭遇战》一书,“空城计”故事中,讲述一个类似的案例:
一个不良上司因为谋私利,想干掉刚正不阿的下属,换自己人来捞油水。结果被下属发现,于是,下属采取了虚虚实实的手法,让不良上司误认为这个下属有总部大老板后台撑腰,因此始终不敢下手,最终因为得不到好处,这个不良上司只能被迫悻悻辞职而去。。。
这个故事的角色虽然正好相反(上司想干掉下属),其实道理是相通的,而且上司拥有更多资源,因而采取策略时更便利,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3.如何建立职业安全感?
“天一智慧”里对管理者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有两个:
1.以道御术:用古圣人们的道(法则)、术(技巧)来治理外物(外在的人、事、物)。
2.内养外神:用自己的内在精神力量,来治理外物。
这两种治理外物的能力,一内一外、一静一动,从内到外全方位的帮助管理者,来应对繁杂多样的外部世界事物变化。参悟修炼到家了,自然就可以顺应天道,得道多助、具备足够的职业“安全感”。
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提升到“谋事在天、祥运相随”的境界。
因为篇幅原因,本文就不再全面展开、系统介绍这两种能力模型,希望读者能从文中的答疑里点滴领悟。
◆关于下属:
下属想顺应天道,则首先要了解明确上司的关键心理,分下面几种情况:
1、主动状况:上司想要继续向上发展或离职另谋高就的,故存在虚位以待的机会,又细分两种:
(1)想培养下属接替自己;(1)不想培养下属接替自己;
2、被动状况:上司向上发展无望,又不想离职另谋高就,故准备在企业干到退休的,又细分两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