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民间收藏唱片,几经风雨保存到今天已很不易,有的原收藏人已去世,唱片留给了后代,后代不懂,但只知道这些唱片已是稀世之物,密不示人。而唱片的价值需要聆听,聆听的内容相当广泛,价值也不一样,有的唱片有历史价值,有的有艺术价值,有的有资料价值,有的有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等等,邮票是不可比拟的。
作为“古董”和“文物”收藏,又不懂得保存常识,致使唱片自然干裂或断开,不能放唱,或由于把唱片放置阴暗潮湿的地方,致使唱片受潮、发霉、变形而不能放唱,失去唱片的意义。
多少年来,从未见到过国家部门收购、整理唱片或出版文章书籍,所见到的只有国营废品收购站收购唱片(天津当时最高价每市斤0.22元),收购后统一交到扣子厂改制扣子,或改制其他电木制品和其他零件。
虽然,国家有唱片库、版库,但不知民间收藏中有难得可贵的唱片,多少家公司的唱片国家唱片库没有,多少种版本国家没有,甚至中国最早于哪年有唱片都不能定论。
中国的唱片,戏曲也好,曲艺也好,歌曲也好,音乐也好,从它们的发展看出,它们最辉煌的时代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1966年前)。从演员的造诣,流派纷呈,演唱技巧,都是最强音,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当年他们唱出和奏出的是人物情感,重在情字。
在英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就整理自己民族和世界的音乐艺术,保存在英国国家声音博物馆内,其中还有中国的戏曲唱片,有中国京剧陈德霖和郝寿臣的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