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自我安慰的技巧需经多年的学习与磨练,随着脑部日趋成熟,孩子将学到更复杂的技巧。负责调节边缘系统冲动的额叶,到青春期还在持续发展。另一个童年期逐渐形塑的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可调节心跳及其他器官的自主性肌肉运动,情绪教育较成功的孩子迷走神经的功能较佳。
专家认为父母可透过情绪教育改变孩子迷走神经被激活的门槛。譬如说可教导孩子客观辨识情绪,而不采取批判的态度,遇到困境时学习不同的解决方式,而不一定要轻辄打斗或退缩自卫。在适当的教养下,孩子较能抑制迷走神经的活动,进而避免杏仁核的过激反应,具体的结果是孩子会比较乖。
每一项EQ都有其关键的发展期,多占据幼时数年的时间,每一个时期都是协助孩子培养情绪的契机,如果错失良机,长大后便很难弥补。
事实上,脑部的可塑性是一辈子都存在的,只不过没有童年那么显著。所有的学习经验都是脑部的改变,神经连结的强化。只要假以持续的努力,情绪习惯是一辈子都具可塑性的,甚至连神经系统都可改变。
最重要的情绪经验来自亲子的互动,有的父母能充分认知婴儿的情绪需求,教养中时时灌输同理心的意义。反观有些父母根本无视孩子的情绪变化,全凭个人喜怒任意打骂。这两种父母教养出来的子女自是非常不同。如果我们能在一开始就悉心培养孩子的EQ,又何必等到以后来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