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在张汝京不知情的情况下,董事会将世大转手卖给了台积电。张汝京再次把眼光投向内地。
事后证明张汝京这一步走得极为明智。那一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务院18号文件(即《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个文件支持所有符合条件的在中国设立的半导体企业,而不分外资和内资。在这种背景下,半导体行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土地、资本等各个方面都有优惠政策。“内地的土地价格为台湾的1/10。”张汝京说。
今天,台积电和联电由于受制于台湾地区政府限制西进的政策,不能在内地放手一搏;而最近张汝京把在台湾仅有的资产——台积电的股票(原世大的股票转换而来)都卖完了。他可以在内地大展拳脚。
“现在中芯规划了10个厂了,都在内地!1、2、3在上海,4、5、6在北京,7在天津,8、9、10在上海。”张汝京笑言。
打压之下
路不是那么容易就闯出来的。
张汝京带了自己的精锐团队到了内地,这批人到内地后刚开始的薪水平均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最低的变成了八分之一,但是这支几百人的核心队伍一直和他执行着原先的理想直到今天。
资金是张汝京面临的第一道坎。他从海外带来了第一笔11亿美金的种子基金,这笔钱来之不易。
由于台湾地区政府限制,第一次开董事会时出现了2.6亿美金的缺口。最终美国的一家大公司投资了4亿多美金,此外,中芯国际又获得了国内银行的4.8亿美金的贷款。中芯的厂盖起来了。
然而此后,流言蜚语和恶意中伤一直没有远离中芯。
中芯副总裁刘越说:“从2000年在上海开始打桩,我们的整个建设过程伴随着各种说法,墙裂了呀,地基斜了呀,等等。2002年我们在北京建厂,又说北京不适合做IC制造,风沙大,缺水等等。后来,事实证明,我们做得很好,关键在于这个团队的信心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