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公司:新公司学习法

   2023-06-15 互联网3010


  在和宏不同领域的产品线上,明基的生产效率渐渐地比宏高,包括制造的专业和成本控制的专业,都优于宏。因此宏也开始把一些依靠量产的产品转移给明基,比如监视器等。此后,明基一直在扩充自己的产品线,甚至到今天,明基的产品线比专门从事代工的伟创还要长。

  在这个过程中宏和施振荣本人也是大力支持,比如明基一开始涉足手机业务时,客户不是很信任,“出现这种棘手的情况,往往都是由我跟客户谈,像IBM、摩托罗拉、DELL这样的大客户都需要我出面。”到2000年的时候,明基手机的产量已经占了全台湾的一半。

  而在整个宏系的庇佑下,明基得以将这样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连施振荣也承认,在制造国际化上,明基是整个业界的先锋。1990年,明基就在马来西亚成立了子公司,而明基的产品有很多零组件,又牵扯到很多供应商,所以明基每次对外投资时都会带着卫星工厂一块行动,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等到明基投资苏州工厂时,这样的效应更加明显。施振荣后来回忆说,明基的制造思考模式已经和台湾业界很不一样了,“而这是明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明基找到了自己的游戏规则。

  “忘记”——建立明基之道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人事安排始终成为困扰宏系的一个问题。在公司架构上,宏系是通过在各子公司手中掌握少量股权而形成的集团式关系企业,而不是结构紧凑但单一化的模式。所以宏系的管理也与整个亚洲企业都盛行的中央集权的管理方式大相径庭。

  这可能是一种相对混乱的发展模式,有分析师表示,宏系内部有很多诸侯国,每个高层人物就像是自己诸侯国的领主。虽然还没有发展到争霸的地步,但是高度自治的子公司与关系企业之间在业务的发展方向上很容易重合,这造成的是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

  崇尚“性善论”的施振荣如今已经是无可争议的教父级人物,他喜欢给年轻人机会。“我们很幸运地把事业做起来,应该帮助这些年轻人创业。”事实上,李耀是最典型的例子。2002年5月24日,施振荣将明基董事长的位置让给了李耀,并决定逐渐将宏所持有明基股票降至三成。当上明基董事长6天之后,李耀就出现在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友达董事长的身份敲响了友达光电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