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渠道变革真相:一箭三雕而不伤渠道

   2023-12-16 互联网1530
核心提示:在2004年2月18日,联想新三年规划的发布上,杨元庆宣布将对其渠道进行“短链”优化,并且“在现有渠道模式的基础上,辅助以客户

在2004年2月18日,联想新三年规划的发布上,杨元庆宣布将对其渠道进行“短链”优化,并且“在现有渠道模式的基础上,辅助以客户为核心的营销模式”。

  让杨元庆始料非及的是,联想话音甫落,便被听众下结论为“开始准备试行直销”。这些结论给联想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联想人第一财季很大一部分工作已经变成了“安抚渠道”。

  杨本人显然也深受困扰,在2月的一次采访中,原本即将结束采访匆匆赶往下一个会场,一听到有人询问“直销”二字,杨索性坐回原处,不厌其烦地从头开始解释“联想不是要开始大规模直销”,而只是“渠道优化和管理精细化”。这时候的他,最为紧张和专注,一再强调:“这个事情一定要澄清。”

  7月16日,继和自己的渠道厂商在四川青城山“解释”之后,联想高层又坐下来向外界详解自己的渠道策略。管理市场系统的联想副总裁陈绍鹏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说,“联想和渠道之间的误会都已经澄清。”在此前,陈作为低调的“实权派”人物之一,甚少露面。

  “第一季度因为调整,业绩不可避免地会有些滑落。”他信心十足地保证说,“之后大家将看到这次调整给业绩带来的好处。”

  管理结构

  2004年,联想把重点放在副总裁吕岩领导的信息产品业务群组上。在这个业务群的具体组织结构设计上,即便是再苛刻的评论家也不得不承认,杨元庆是在“扩张”。在由中央平台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联想把原来的7个大区细分为18个分区。因为销售和市场等“战斗部队”的实体都在分区里面,联想显然是企图使其区域管理和指挥不断前移,以求“贴近客户”和“迅速扩大地盘”。

  这些动作遵循的原理是细分市场、权力适度下放、结构扁平化和矩阵管理。细分地域后管理更加精细,更容易了解客户的需求。为了增强其“攻城略地”的主动性,新上任的18位分区总经理有比过去宽泛得多的权利:他们握有充分的人权、财权、市场权,自主性更强,甚至可以自己商定与销售代理之间的返点并拒绝销售不适合自己区域的产品。但因为是矩阵式管理,在这个体系中,财务仍旧由中央财务部门纵向管理,其他职能部门也如此。如果以区域为横轴,职能部门为纵轴来画出一个矩阵的话,分区中的每一个人员既接受统一平台上职能部门的管理,也要接受分区的管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