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渐进,但海尔的时间不及松下的一半我们说海尔与松下均为亚洲企业渐进跨国化的代表,是在定性意义上而言的。如果再深入进行定量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每种跨国经营方式的转变,海尔所用的时间,平均而言,只是松下的一半。
从产品出口到海外首次建厂,海尔时间为6年(1990-1996),松下时间为10年(1951-1961),海尔是松下的60%;
从发展中国家建厂到发达国家建厂,海尔时间为3年(1996-1999),松下时间为7年(1961-1968),海尔是松下的43%;
从首次建厂到首次收购,海尔时间为5年(1996-2001),松下时间为12年(1961-1973),海尔是松下的42%;
从小规模并购到大规模并购,海尔刚进入操作期,松下的时间为17年(1973-1990)。
这种时间上的差别说明:海尔作为后来者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松下在日本跨国公司中是一个很优秀的公司,海尔在跨国化进程中公开宣称以日本企业为师,在实践中海尔能明显超过老师,说明海尔学习优秀。
2009年,海尔大规模并购?
在2005年5月,张瑞敏还坚持以绿地投资为主的渐进跨国化方式。但随后媒体传出海尔集团收购美国美泰克公司的报道,最后海尔集团退出该项收购。这种状况的确值得人们深思:海尔集团跨国经营战略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在明确表述以绿地投资为主之后又传出大规模并购的消息?为什么参与并购又最后退出呢?
我们认为,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跨国并购是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的重要方式。中国企业也不例外,海尔集团也不可能例外。但是,跨国并购本身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企业中像联想集团那样肯定属于例外。而从小规模并购逐渐走向大规模并购将是普遍现象。海尔集团采取大规模并购只是时间问题。假如根据上述“海尔时间是松下时间的一半”来判断,海尔集团的大规模并购将发生在2009年左右?!当然,这只能是一种“猜测”,海尔集团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也许张瑞敏心里很清楚,我们只好轼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