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云南白药3×3篮球街头争霸赛的战火在昆明燃起,云南大中小学的篮球小将们分组参与了此次体育盛事,国家队主将巴特尔也应邀到场为比赛加油助威。
挺进流通业
2003年1月,就在国内连锁药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大药房家族中又添新成员——“云南白药大药房”的招牌初次亮相昆明北京路、新闻路等地街头,新生的云南白药大药房打出了“空调环境、夜间服务”的旗号。云南白药集团表示,一年之内,将建设100个同样风格药店把全省16个地州市80多个县“连锁”成网,通过工业和商业的联合,实现对竞争对手的强力冲击,获取新的发展空间。
根据我国政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承诺,2003年1月1日起,药品分销服务将对外资开放,正是外部环境的挤迫和打造云药大产业“旗舰”的使命感,催生了云南白药从营销管理创新到营销模式创新的“跨越”。与此类似的是,中国传统中药另一金字招牌“同仁堂”也曾经历过同样的跨越,现在后者不仅是中药行业当之无愧的翘楚,在整个医药流通领域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中,云南白药或许可以获得某些借鉴。
资本整合市场
细观云南白药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个现象:云南白药近年来的每一次飞跃发展,都伴随资本运营的“身影”。
1993年,云南白药成功改制为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成为云南首家上市公司,搭上资本市场融资直通车,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企业驰入加速发展快车道;1996年,通过资本运作控股大理、丽江、文山3家省内云南白药生产企业,终结了白药生产的“战国时代”,云南白药由此“量增价升”。
1998年至2002年,云南白药销售收入由1.7亿多元增长到11亿元,增长6.47倍,这期间,云南白药资本运营好戏连台:通过股权转让实现了产权多元化,通过配股把省内最大的药品流通配送企业和最大的中药饮片企业纳入旗下,企业生产链实现了从单一中成药生产向流通领域和饮片生产扩展;通过虚拟企业运作方式,云南白药派出3人用500万元和3个月时间解决了传统方式下要投资1.6亿元需花两年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实现了云南白药创可贴进军上海年创销售收入上亿元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