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地:再造“渔塘”

   2023-07-11 互联网2910
核心提示:2005年,对新疆天地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郑大清主动把企业的发展速度降下来,增长速度为零。2004年,新疆天地集团以1442%(2003

2005年,对新疆天地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郑大清主动把企业的发展速度降下来,增长速度为零。2004年,新疆天地集团以1442%(2003年与2001年销售额比)的发展速度捧走第三届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的桂冠,一时成为天山脚下的一匹黑马。但清醒的郑大清在2003年年底就作了彻底转型的准备。从2004年到2005年,主营业务为地产的天地集团依靠惯性行走,营业额维持在7~8亿元之间。郑大清的想法很简单:天地要跳出地产圈,要走出新疆。郑大清想搭上的是一趟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没有顺风车可搭。

  身价19.6亿的郑大清为什么进行这样一次彻底的脱胎换骨呢?成功的几率有多高?自主研发的道路是一堵墙还是另一条快行线?他能在3年之内再拿一个成长冠军吗?

  初识社会的滋味

  2005年10月22日下午四点半,这是与郑大清事先约好的时间,我的手机响起来,王府井饭店的二楼台阶上,有人向我招手。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打工奇人:身材并不高,头发非常整齐地向后梳着。简洁、清爽,这是郑大清给我的第一印象。郑看起来是一个很敦厚的人,眼神很有光,这给他憨厚朴实的圆脸上添加一些亲近感。

  46岁的郑大清在新疆呆了20年,准确地说是在乌鲁木齐守了20年,在新疆他没有离开这座让他发家的城市,没有太多的解释。而现在,他开始有时间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郑大清的想法也简单,到处走走到处看看。来北京之前的一站是在上海,他让司机拉着他走4个小时,就为了看看。等到不想看的时候,他就在路边的石椅子坐上几个小时想些事情。这个习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四川老家的人说他有些卖呆。郑承认自己有些反应迟钝,不过,他总把事情弄得很明白想得很清楚。

  1985年,在家中七个兄妹中排行第五的郑大清离开四川老家,登上了乌鲁木齐的火车。他干起了建筑工人的活,这一年很顺,他挣了2000元。第二年,他从老家招来了40多个农民工,开始指挥一帮人干活。这一年,他没有挣到钱。因为他转包的工程没有拿到一分钱。郑大清这一年尝到了身无分文的滋味。1987年,郑大清转运了。吃过亏的他开始自己独立承包工程,从买材料、运输到生产,郑大清一头扎进去,很快得手,一切工作非常顺利,且游刃有余。1989年,郑大清的手头上有了几十万元,甚至买了车。春风得意的郑大清感觉到自己应该做一些大事情。先是经营一家商场,接着又经营了两家煤矿。这一步棋最终让郑大清重新回到一贫如洗的1986年,身后还有70万元的债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两次穷光蛋的经历,让郑大清对社会作了一次重新认识,十几年过去了,郑大清承认当时自己有些过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不真正了解社会。这个结论的代价是他付出了百万家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