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预装Linux操作系统,用户通常拿回家就卸掉了。”韩乃平告诉记者。
主要原因是,个人电脑用户的需求千奇百怪。“黑客”高手可能乐于为了使用一个配件而写上一夜程序,应用软、硬件的配套不足则是普通用户无法克服的障碍。
超低价预装操作系统甚至损害了Linux的品牌形象,使之成了“买来就删”的“盗版遮羞布”。曾有人预计鉴于Linux的复杂性,推广将带来培训业务的火热。回头来看这也并未成为事实。毕竟软件是为生活、工作服务的,“为使用而使用”缺乏说服力。
市场竞争不进则退,需求的变化对电脑厂商起了“指挥棒”作用。
消费者越来越需要方便更新、升级,有利于安全维护的电脑。过去预装正版Windows太贵,现在价格也降了下来。2005年几大厂商先后放风“全面预装”微软产品。据估算,Windows每个授权的价格不过两三百元,距离批评家嘴里的“暴利”越来越远。
随着主流厂商的转向,Linux既不“得势”也不“得分”,预装之路似乎越走越窄。
到了今年4月,长期埋头打单、低调从事的微软中国“扬眉吐气”。
先是清华同方、TCL,然后是方正,最后是新联想,中国一线厂商都与微软签约合作。前3家宣布3年内采购4.3亿美元,而新联想本年度的采购额就超过12亿美元。
同样在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在比尔·盖茨的家中用餐。非同寻常的待遇显示了中国政府对全球最大软件企业的认可。
后院起火
前有强敌,中国的自由软件厂商还遭遇了“后院起火”。
“麒麟操作系统涉嫌抄袭”的说法和争论使不少人产生了疑惑。
麒麟项目是863计划软件重大专项,一篇针对系统内核相似性的研究报告则认为:麒麟并非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而是大量使用了国外的开放源代码,与自由软件FreeBSD5.3在源代码上的相似度“很有可能会达到甚至超过90%。创新可能只有10%到20%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