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与系统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没有了流程的改进就等于提前宣告了系统无果而终的命运。而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流程重组本身就保障了系统更顺利地被应用。ERP项目实施完毕,改进工作就应该充当排头兵了,这个时候一把手原则就更加适用了。大的系统往往是多个模块串连、多个部门管理,要想把各个“兵种”集中统一调配、集中统一行动,没有高层的有力支持,没有专门的机构和制度进行不断的业务流程改进工作,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
就拿简单的物料估价方式来讲吧,何种物料以何种估价方式存在,进行销售、成本核算、库存统计,产品管理部门会根据目前企业情况提出需求,主数据、销售、订货、物资、财务、技术部一起进行讨论,全面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确认最终结论,制订测试方案,各模块配合测试,然后进行系统数据修改,财务部再对更改后的损益情况进行核查……
由此可见,没有强有力的核心组织,ERP项目就会因为阶段性的结束而从此被束之高阁,过不了多久,ERP就成了替代老信息系统的新的垃圾集散地、成了效率低下的借口,然后就会被厌恶、唾弃,进而走进被遗忘的角落。目前已经有刚刚上马大型ERP系统的中小企业,由于数据严重失真、没有严格的流程制度做保障而在探讨改用原有老系统的情况了(见案例分析)。
核心管理机制要定期组织会议、整合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制订改进项目,跟踪实施时间表,同时坚持不懈地从一线收集使用建议,将系统功能的开发利用与实际管理需求结合起来,以系统管理促内部效率、以效率促企业发展。
3ERP系统培训手册需要不断完善与更新
●上线平稳运行后,各模块按部门操作职能重新编写操作手册。
目前ERP项目实施方法中普遍采取顾问知识传递,企业关键用户在蓝图设计完毕后根据培训情况撰写操作手册的方式。但由于后续实施测试、并行后的问题一般都比较多,伴随着一些问题的清晰化和解决方式方法的改变,就会有不少的配置和操作上的修改。上线后工作量非常大,用户往往疲于奔命,操作手册的更新和整理工作一般会被搁置起来,所以一旦平稳运行后,就必须迅速着手组织各模块的使用部门重新编写操作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