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经营纬创,用施振荣的话来说林宪铭是“有些吃亏了”。制造这一块的利润率低于关键零部件生产和行销的利润率;信息电子代工的各家厂商产能持续扩充,而客户数量逐渐减少,在代工价格的谈判上代工厂商的筹码是愈来愈少了。除了议价居于劣势外,公司发展还会受制于客户。为了优化成本架构,代工客户看到哪里生产成本低,就会要求代工厂商到哪里设厂生产,代工厂商必须具备“逐水草而居”的生存能力。
三年前,纬创刚刚分离出来的时候林宪铭提出要在2004年达到60亿美元的销售额。现在看来,这还是一个挑战。或者说这个目标更像是他为昔日同门而定的,施崇棠在掌舵华硕十年后,2003年实现营收500亿人民币。
离开10年施崇棠创造500亿华硕
1989年4月1日,童子贤、谢伟琦、徐世昌、廖敏雄四位才30岁左右的工程师离开宏碁,每人出资250万台币,共筹措1000万台币在台北长春路租下一个35平米的公寓开始成立华硕电脑。在这四位昔日的部下离开宏碁外出创业时,施崇棠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1992年,华硕年度营业收入达到了21.8亿元台币,税后净利润为2.05亿元台币;但是四位创始人都只懂技术而不懂行销,这极大地阻碍了华硕当时的发展。1993年,华硕人才不断流失,技术上也遇到了一些瓶颈,这一年华硕的营业收入与上一年的营业收入基本持平,利润也不甚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想到请施崇棠来掌管华硕;而此时在宏碁内部忍受外来管理者的冲突的施崇棠也萌生退意,终于选择了离开。
“他离开是对的,要是留在宏碁也会被内耗掉”,李焜耀评论说,当时的李焜耀也由于忍受不了这种内耗,选择去瑞士进修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