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管理主题 企业人为本理论与应用

   2023-04-12 互联网4030


  1、用之于企业战略管理

  传统的企业战略理论始终围绕两大主题:业务和竞争。业务就是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竞争就是决策如何做,才能取胜。战略管理的逻辑是:战略―组织―人力资源,人仅仅被视为企业的战略性组织资源,而非战略管理的主体。这是战略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战略制定、决策到执行,应贯穿“人为本”这条主线。首先,无论采取何种治理结构和组织模式,最终制定战略和做出战略决策的,都是人。前期做再多的调研、咨询和论证,最后还得靠人来拍脑袋、拍胸脯。其次,战略选择除了考虑业务、竞争以外,更要看人的因素:有合适的人吗?能不能?愿不愿?没有合适的人,战略就是纸上谈兵。再次,战略既定的前提下,关键在于执行。两家企业环境、资源以及战略选择都很相近,而经营业绩大相径庭,原因何在呢?在于人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最后,战略执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目标管理的过程。无论什么维度的目标,最终都是人尽心尽力达成的。因此,战略管理更近似一种解释系统而非逻辑系统,战略管理更人性而非纯粹理性。随着企业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增强,过去科学性的战略管理将更富于艺术性。

  中国国有企业受政府行为制约,以政府目标为导向,战略管理以5年10年计划为核心。改革开放初期,市场机会导致的高成功率,使得民营企业养成盯机会、抓机会的习惯;加之大多企业仍在创业求生阶段,战略管理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一部分企业很重视战略管理,乃至引进国外咨询公司制定方案,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很简单,想着业务,忘了人。

  2、用之于企业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连接企业战略与日常操作,将企业战略转化为个人目标,使得个人工作指向企业战略,同时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目标管理由彼得·德鲁克首倡,是一种有效的经营管理方法。目标包括时间、空间和人三个维度,战略目标(愿景)-经营目标(年度)-工作目标(月度),企业整体目标-部门或分支机构目标-岗位目标,经营班子目标-中层管理者目标-员工个人目标。目标管理的精髓不在于目标的科学设计,而在于以Y理论为假设的人的主体参与。目标分解可以借助平衡计分卡、KPI等“科学”工具,但分解只是手段;只有人的沟通、传递和辅导,只有人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互动,才能最终导向、落实和达成目标。应从人的需求出发,设立看似不理性的激动人心的愿景,极大地激发人的潜能和主动性,追求挑战性的目标;目标管理过程中的考核与奖惩,持续不断地激励人的积极性,尽心尽力实现目标。另外,各管理层横向和纵向的沟通非常重要,对目标达成共识是目标管理的前提。忽视人的因素,过于偏重目标管理的“硬”的一面,不利于组织氛围的和谐,甚至会强化人们的博弈或对抗行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