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安排企业内部的专职人员,协助策划工作。
事实上,策划并不是职业策划人的专利。在诸多企业内部中,也有一些策划人,创造了许多经典和成功的策划案例,只是因他们不能功高盖主,大多都把成绩记在了总经理的功劳簿上。这些人在企业中大多负责企划、公关、销售等。他们的策划理论或许并不高深,但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知识、不系统但却十分有效的意见或建议,都是“外脑”所不具备的,也正是策划方案所必须的。因此,要善于运用他们,让他们与请来的策划人一道进行企业策划,那会如虎添翼。
3.不能只重“点子”,而轻整体策划,但一定要求策划人所写的策划方案有操作性,并有详细实施进程安排。
(二)要有诚恳的态度
要把自己经营的详细情况全盘托给策划人,不能“留一手”,切不可讳疾忌医。并且知道,策划是在帮助自己的企业去发展,不能常摆自己企业过去如何如何,更不能有高人一头“我给你钱,你就得为我‘打工’”的思想。要有诚恳、友好、合作的态度,共同为企业的发展着想。切忌:
1.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到你的策划方案,坚决不给你钱,形成了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我设计方案,你出钱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样的话,即使策划人把这个策划案交给企业,企业也很难顺利地贯彻实施,致使有些合作不欢而散。
2.不能“急功近利”。
有些企业始初想,策划人一到,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把策划人看成“神仙”。两三个月过去后,觉得企业并没有较大的改观,甚至说还不如以前,就认为策划人不行,就不想再合作了。这也是策划人和企业不能长期合作的原因之一。要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过程,俗话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干什么都要有一定的时间过程,不能“拔苗助长”。
(三)认为“外来和尚好念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