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施振荣开始一项新实验──举办“圆桌论坛”。
这是一个小规模的聚会,每次大约10到15个人, 3个小时左右。在圆桌论坛上,他直接面对与会者,就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包括资金、组织和市场等各方面的内容,把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跟大家分享。也就是说,这个“教授”在给学生们“吃小灶”,“学生”们年纪在30到40岁之间,都是一些新创企业的领导者。目前这个小型的聚会并不公开,参与者大都来自宏碁公司自己投资的新创企业。6月23日,这个“圆桌论坛”将在上海举行。施振荣计划是每年举办两次圆桌论坛,一次在台湾,一次在内地。他对自己的经验的传播方式做了比较清楚的设计,从小范围的圆桌论坛到公开演讲,从电视上的讲座、杂志的专栏、“薪传”网站再到出书,施振荣在传播上的确做到了全面覆盖。
从圆桌论坛的情况来看,年轻的企业家们最为关注的还是国际化。在最近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再造宏碁》、《宏碁的世纪变革》这两本书里面,施振荣详细讲述了宏碁在国际化行程中选择的路径和遇到的问题。今年他还有一本新书——《全球品牌大战略》要出版,内容也是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诸多问题所做的思考。按照他的说法,“写书也好,做咨询也好,只是希望能够降低他们的学费,否则,从理论上讲,这些企业要付的学费肯定比宏碁要多呀!”
实际上,施振荣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有着相对保守的态度,在《宏碁的世纪变革》一书中,他曾经对TCL集团的国际化做出评价:“内地的TCL集团目前也非常积极地跨向国际,但是我认为他们承担了很大风险。以手机公司来说,如果他们合作的目标是内地市场,我想可以成功,但如果是以国际市场为目标,我认为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在国际市场上,TCL与知名的法国厂商合资,很快就能提升知名度,但是很多管理层面上的问题会慢慢浮现,是否能够创造品牌定位的价差,我很怀疑,我想这两项合资案到后来恐怕都会失败。”因为“全世界信息电子产业的合并案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因为这个产业变化的速度实在太快,企业没有太多时间改善,也就是说,产业恶化的速度远大于企业改善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