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发展战略是融入大道,占领两厢”,在任捷看来,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参与国际大分工至关重要。“中国光学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仍很大,只能做新经济的外延产品和零部件配套。通过零部件加工—OEM—再做回自己的产品,是国企发展的一条现实之路。”
“光学第一股”重返大上海
尽管身处山区,良好的教育和开放的胸襟,使凤凰高层始终能摸准中国经济的脉搏。1997年5月,以原照相机总公司、光学元件总公司、望远镜事业部等优良资产为基础的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凤凰光学(600071)股票以中国光学行业第一股的身份出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这一年凤凰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1亿,利税3000万元,凤凰从转轨期进入了发展期。
公司虽然上市了,任捷却不敢松气,“我们一直在找差距,从所有制上看,凤凰还是属于国有企业,不少干部职工还存在一些‘国企病’。”
为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任捷和领导班子决定再次调整经营思路,紧抓市场和开发两头,精化中间生产环节,使企业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1997年,凤凰将销售总公司迁往上海,在全国各大城市成立了13个销售分公司,外贸总部则迁至深圳,并在香港、美国设立了分公司。1998年凤凰又将开发中心移至上海,这样上海就成了公司的产品销售和技术开发中心,江西上饶则成为生产制造总部。
这一举措很快见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凤凰在国产品牌的市场排名中继续稳居第一。
随着光电子潜力的发掘,全球经济开始迈入“追光”时代。作为中国光学第一股,凤凰切入现代信息光电子主渠道顺理成章。目前,控股60%的南昌凤凰数码科技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