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日本受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许多企业被迫降薪甚至大量裁员。经济不景气也导致松下库存积压,主管们提出了“生产减半,工人也减半”的建议。但是,卧病多时的松下幸之助坚持:“生产自即日起减半,但一个工人也不能解雇。”员工们被号召去推销公司产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公司库存终于销售一空,慢慢渡过了难关。
重“信”重“学”
张应杭认为,与日本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儒味”不浓,海尔算是运用儒家思想比较成功的企业之一。上世纪80年代,张瑞敏带头砸毁了76台有缺陷的冰箱,这一壮举震惊业界。在张应杭看来,这正是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坚持“真诚到永远”的举措,背后其实就是“信”的问题。
对从事生产的厂家来说,最要紧的是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现在许多成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的信用问题。他们除了搞CI战略外,有的进而推行“CS战略”。
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意为“顾客满意度”,指顾客对商品、品牌或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它与CI的根本区别是营销重心发生了转移,CI战略是以企业为本,通过树立企业形象来吸引顾客,仍是一种推销式的经营观念;CS战略则是以顾客为核心,是一种现代的市场营销观念,与“信”息息相关。
那么,如何才能将儒家文化精髓融入企业管理呢?张应杭称,首先要注重培训,儒家重视学习,《论语·学而》便是强调学习之乐。如今许多企业很注重员工个人业务培训,但比业务培训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培训,以及员工事业心、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培养。
松下电器公司在旅游胜地建有松下电器商业学院,该学院将《大学》、《论语》、《孟子》、《孝经》等四部儒家经典列为必修课程,将《中庸》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为学员的研修目标。具体说来,就是强调企业人在商业道德实践中竭尽所能、身体力行,在人际交往中至诚无欺,为人处事力求完美,实践“商业之道在于德”的思想,以此建立人性化管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