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西方管理方法重视权变,认为不同的任务要用不同的人才,使用绩效考核等操作性强的方法。儒家则主张唯贤是举,主张用人不在于学历和资历,较少谈及具体的操作技巧,强调道德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儒家管理思想中,力服、才服、德服体现了管理者水平的三个层次,以力服人只能使人慑服,以才服人可以使人折服,以德服人则使人心服,是为最高层次。”张应杭说。
《论语》可为工商之本
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但较早借鉴儒家思想进行管理的却是日本企业界。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即株式会社的创始人涩泽荣一认为《论语》是“工商之本”,并一直将《论语》奉为“商业圣经”。
作为一名管理学学者、成功的企业家,涩泽荣一曾创办或管理过500多家大企业,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经济的领路人”等等。其专著《<论语>加算盘》表达了这样一个核心思想:《论语》讲究忠、孝、仁、义,算盘则言商求利,二者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做到“见利思义”。
涩泽荣一还提出了他所理解的“儒商”标准———“士魂商才”。“士魂”是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崇尚道义之精神,“商才”是指儒者应具备的商业才干。所以在他去世后,人们为他立起了一手持算盘、一手持《论语》的铜像。
张应杭认为:“商业决策的伦理价值取向,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企业管理的目标当然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在此过程中经常存在着是否合乎道义的商业伦理问题。儒家的很多思想都可以作为指导原则。”
他还提到,被誉为日本企业“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可谓深谙儒家思想的企业家。在管理方面,松下幸之助主张“仁者爱人”,认为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