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利润日渐稀薄的传统纺织化纤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并取得成功,大成和陈成泗花费了8年时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这种听起来生僻绕口的化纤产品和生产它的公司——宁波慈溪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样不为常人所知。事实上,这种可以用于制造防弹衣和武装直升机装甲板的高强度化纤全世界曾经只有荷兰、美国和日本具备生产能力,在过去它们一直对中国实施禁运。如今,大成公司不仅生产出该产品,并成功地跻身国际市场,把产品销售到了欧美、中东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2005年大成公司仅防弹衣的出口订单就达到15万套,总销售额超过2亿元。
和诸多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江浙企业一样,大成公司总经理陈成泗似乎也同样不愿出名,几经联系,他才勉强同意记者“过来看一看”。谈话开始不过10分钟,陈成泗3次打断谈话,要求中止采访,理由是:“我年纪这么大的人不喜欢这个(接受专访),他们年轻人喜欢。我不太喜欢搞这个东西,我真的不需要。”
逃离纺织业
陈成泗曾经是布料厂的厂长,上世纪80年代初,慈溪的纺织厂和针织厂数量很多,而布料厂需要大量的化纤做为原料,那时的化纤相当紧俏,都是从日本、美国进口,价格昂贵。在布厂购买化纤原料的过程中,陈成泗看到了化纤领域的巨大商机,1985年,他创办了大成化纤集团。
大成的前10年发展迅速,到90年代初期,营业额在慈溪的企业中位列前10。这时,靠着纺织行业起家的陈成泗却开始“千方百计要避开纺织行业。” 而他要避开纺织业的原因却正是“因为纺织(行业)的发展太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