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梁昭贤最终选择赌命空调,很多人认为格兰仕棋行败招。2000年,中国空调行业产量已达到1800万台,大批新军呼啸而入。也正是在2000年,海信和春兰发动空调行业首次大规模价格战,终结了中国空调的暴利时代。之后,连绵的价格战火将中国空调均价“烤干”一半。
尽管生不逢时,但梁昭贤仍选择了和微波炉一样的利刃切入市场:低价和OEM(代工)。梁昭贤说:“空调与微波炉一样属于传统标准化产业,我们进入时,空调实际仍处于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状态。绝大多数企业达不到全球制造水平,没有规模效应。对习惯在微利中生存、擅长成本领先的格兰仕来说,微利是做强做大的好机会。”
为此,梁昭贤采取了“先海外,再国内”的迂回战术。利用微波炉积累的全球250家客户资源,先替国外空调企业代工,逐步扩大产能。到2004年,格兰仕跃居中国空调出口冠军。而全球最大空调基地一期竣工,使格兰仕坐拥650万套空调的产能,获得与格力、海尔同等产能和成本优势。“刚结束的2005空调年度,仅有8个空调品牌实现增长,格兰仕是增长最活跃的。”在梁昭贤看来,格兰仕的成本优势已在空调行业显现。
“国内许多空调企业成长于暴利时代,又是上市公司,能圈钱于股市,敢于大把烧钱和赌钱,可我们不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赌命,用拼命来迎接空调微利时代的到来,让逐利和投机者退场。”
成本揭秘
“一台微波炉,美国生产要800元,你把生产线搬过来,我400元给你做。我用一周干完你一个月的活,剩余时间我做自己的产品。格兰仕的秘密即在此,但这种经验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