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几个狂热的日本青年带着推翻莱卡霸主地位的梦想,汇聚在东京麻布六本木的一角,成立了“精机光学研究所”,并坚信自己完全能够实现 35 毫米小型照相机本土生产的梦想。 这个研究所后来成为佳能研发中心的前身。当时团队中,包括御手洗毅,即御手洗富士夫的叔父在内的主要成员共有六人,后来他们都成为了佳能公司的“开国元老”。他们在近似手工作坊的研究所里组装起了照相机,并将试做的第一台产品命名为“观音”(Canon),该词的英文含义则是“标准”、“准则”。佳能品牌六十多年的成长史就是以优异的产品标准来超越行业权威并取而代之的企业拼搏历史。
1947年,在日本恢复国际贸易的第一年,佳能照相机即被指定为最佳出口商品,公司也正式更名为“佳能照相机株式会社”,当年的销售额也达到了2204万日元。6年之后,佳能相机的出口量上升到 18万台,实现销售额13.68 亿日元,是1947年的6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