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斗焕认为,中国汽车工业通过合资引进国外车型发展的历史已经超过了20年,但是中国的汽车企业要注意,通过合资生产所带来的技术知识要能够转化成为中国企业产品开发的技术能力,中国的汽车企业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走向国际化,像韩国汽车工业走过的道路一样,狠抓国内汽车市场的同时,也要放眼国外市场
人才在各国汽车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容置疑。若参照全球各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支撑汽车工业的发展,必须要靠本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汽车的发展,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汽车的发展,又要靠汽车人才本土化的发展。如何加强中国汽车人才的本土化积淀,这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日前,在广州市花都举行的第二届花都汽车论坛上,就中国与韩国汽车人才的本土化发展路径,以及中国汽车人才该如何借鉴韩国经验等一系列问题,韩国自动车产业学会会长李斗焕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
“韩国模式”值得中国借鉴
《第一财经日报》:韩国汽车工业的历史相对欧美来说,是相当之短。但如今,韩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壮大,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李斗焕:上世纪80年代韩国的“经济奇迹”以其工业基础的扩大和人均收入年均两位数的增长为主要标志,韩国快速地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在韩国工业的发展中,汽车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模式,中国有些方面可以借鉴。第一是开发一个成功的自主知识产权车型,通过大量的销售迅速提高汽车公司的实力。第二就是韩国拥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专业性很强的汽车人才,而这些人才在韩国汽车工业自主研发与迅速发展壮大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