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您觉得中国和韩国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汽车人才的交流和学习?
李斗焕:中国和韩国汽车人才方面的交流,可能更多的会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不过具体各个企业之间的事情,我不方便发表评论。中韩两国通过合资生产企业,通过内部的交流和学习,这是最主要的。当然,韩国也非常欢迎中国留学生在韩国学习相关汽车技术知识。
革新是发展的唯一出路
《第一财经日报》:您觉得今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壮大,更多地要考虑汽车工业发展的哪些因素?
李斗焕:中国汽车工业通过合资引进国外车型发展的历史已经超过了20年,但是中国的汽车企业要注意,通过合资生产所带来的技术知识要能够转化成为中国企业产品开发的技术能力,中国的汽车企业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走向国际化,像韩国汽车工业走过的道路一样,狠抓国内汽车市场的同时,也要放眼国外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那在您看来,结合韩国发展汽车工业走过的道路,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将会有哪些变化?
李斗焕:从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经验,以及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到如今的经验来看,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做强做大的趋势越发明显,尤其是近十年全球汽车产业之间的兼并重组。随着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工业重组和集团化建设速度明显加快。而与此同时,困扰中国汽车工业的小而乱、不景气的一些状况将发生更大的改变,未来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结构组织会更加合理,并将形成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根据市场规律进行的更大的优胜劣汰。
《第一财经日报》:在目前全球的汽车产业环境中,中国的汽车企业在加强本土化生产方面要注意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