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其实一生都在“卖大米”

   2023-06-15 互联网3190


  1965年,王永庆相继在冬山建立电石厂及在前镇兴建碱氯厂,以充实制造聚氯乙烯粉所需要的原料。

  同年3月,公司股票公开上市。

  为适应市场扩张需求,王永庆于1973年左右,先后在南部高雄仁武地区兴建及增建仁物碱厂、仁武氯乙烯厂、仁武塑胶厂等。

  由于塑胶粉产量大于氯乙烯单体产量,供需仍不平衡,1984年增资,在林园厂扩建年产24万吨氯乙烯单体工程。

  1965年台塑和南亚公司的产品以势不可挡之势打入日本市场,对日本塑料行业形成致命冲击,从而退出主流市场。

  1978年,王永庆自行设计,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立了一个大型工厂,开始了台湾石化工厂的整体输出的先例。此后又在美国连续收购工厂。

  1980年,王永庆在美国德州休斯敦筹建一家全世界规模最大的PVC塑料工厂,其中包括氯乙烯和PVC厂各一座,年产量为24万吨。

  1981年王永庆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从卜内门公司手是买下一家氯乙烯厂;不久又在德拉瓦州向史托福石化公司买下一个PVC厂,1982年年底又以1950万美元买下美国JM塑料管公司的8个PVC下游工厂。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王永庆建立了石化工业中、下游完整的原料生产体系,其规模之大,堪称世界塑胶王国。但王永庆一直未能进入上游的乙烯与炼油生产领域,为此王永庆希望建立一座轻油裂解厂,生产乙烯。但一直未得到台湾当局的批准,为此王永庆苦苦追求了二十年。

  1986年8月,王永庆正式向台湾经济部提出自行兴建第六轻油裂解厂,才被正式通过。直到1991年才选址云林的麦寮。

  六轻工程包括两套炼油厂、两套轻油裂解厂及49座石化工厂。从1993年7月开工到2000年12月初止,总投资新台币3324.5亿元,2001年全部竣工。自此公司的年营业额由3788亿元增加到5800亿元以上,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企业集团。

  最近几年,王永庆陆续在大陆投资,在广东、福建、安徽、四川等地设厂生产PVC管、门窗、地砖、纸张等下游产品,其中包括在广州、厦门、芜湖、东营、南通、重庆等地12座工厂。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