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其实一生都在“卖大米”

   2023-06-15 互联网3190


  1953年台湾当局设立“经济安全委员会”,负责拟定玻璃、纺织、人造纤维、塑胶原料、水泥等建设计划,恰好美国政府答应援助台湾5000万美元用于建设。王永庆申请的项目都别人占了,到最后只有一个破产的塑胶厂项目可供王永庆选择,王永庆经过详细考察,走访学者专家,亲自到日本考察,最后得出结论是:塑胶业为基础工业,今后在台湾经济发展阶段作用是巨大的。

  1954年王永庆登记设立了“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50万美金,美国援助67万美金。后因美国国会议员反对又有反复,直到1957年3月,台塑建厂才宣告完成并正式开始生产。月产量100吨,是全世界规模最小的,但就是如此仍供过于求,从开工到年底,台塑生产的PVC粉没有卖出一吨,库存堆积如山,危机一触即发。此时只的开拓海外市场,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又必须扩大生产,否则在国际市场根本没有竞争力,就在这个时候股东间出现分歧,纷纷要求撤股,王永庆在此时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四处筹钱收购股东的股份。

  1958年,台塑月产量由100吨增加至200吨,而那时日本的产量已经是5000--6000吨,故王永庆又决定增产至1200吨,并于1960年完成扩建计划。与此同时,王永庆于1958年成立了南亚塑料公司,做二次加工,生产胶布与胶皮,设法协助台塑销售PVC粉。等二次加工稳定后,王永庆又发展第三次加工,在他的努力下,美国人卡林开办第三次加工的加工厂,后来王永庆又与卡林合作在台湾成立了卡林塑料公司,专门生产吹气产品、雨衣、浴室帘布等养料制品。

  1959年,王永庆在卡林先生及朋友协助下,成立新东亚塑胶加工公司,1961年投入运营,大批量生产鞋类、皮包、玩具等塑料三次加工产品,很快就以低价打入国际市场,并由此带动了一大批三次加工企业的产生。1967年新东公司并入南亚公司,并更名为南亚塑胶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石化中游原料工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