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刘宇环带了一个二十多人的科技访问团到中国,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项怀诚接待了他们,“很热情,介绍了很多公司,我们非常开心,中国需要风险投资。”而当时国内通货膨胀严重,正在宏观调控——他清楚地记得当年的“宏观16条”,需要风险机制和专业人才。该年他还协助“台湾科技之父”李国鼎第一次来国内,参加财政部的经济研讨会,并向国家领导人讲述台湾高科技经验。
刘宇环说,“创业家都是player,给了他钱,继续耐力支持,年轻企业家要focus,急功近利的人常常把车开到小巷,运气好绕回来,运气不好crash(撞车)。有些创投家自己带球跑,投进球得分后还踢人家两脚犯规,风险投资家一定不能贪婪,要有自己的风范。”
刘已年近六旬,仍充满热情,喜欢到处帮助人,“我像传道士一样去中国各省教,联想创投、清华创投、上海及深圳的风险投资机构都是我们教的。”但“投资有时候让人发狂”,一位按摩师(据说是李连杰的师傅)教了刘宇环一招养生之道:早起早睡。他受益菲浅,每天早起散步,头脑清楚,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他现在也到处劝人尤其是年轻人早起早睡。
很多人把刘宇环视为“Rainmaker(造雨人)”,他谦虚地说,不是他多聪明,“有时候投资还是要运气、时间、机缘巧合”,他也经历了一些困难挫折,更多的时候他是在企业背后协助,默默耕耘。他认为风险投资最关键的不是投资,而是发展性的工具,多年来他塑造了一种独特、高附加价值的华人创投模式,斯坦福大学曾经把中经合作为课堂案例。
整年在亚洲各地飞,刘宇环也喜欢收集葡萄酒,他的酒窖里有3千瓶酒,他也收集手表,但北京的二锅头、胡同里的小餐厅同样令他甘之如饴。
如今,刘宇环最想做的是慈善。当年财政部给他们科技访问团做简报,中国有6千万穷困人口,身为副团长的刘宇环号召一家公司出2千美元,共捐了2万美元给云南一所小学。“百人会”很多人都在默默地做慈善。中经合有很多慈善基金,刘宇环说他退休后就去边远贫困区,也把成功的风险机制向学校学生们分享。




